分类: 可有可无 |
查看全文时可能看到一片空白。全选再粘贴
35、
0.018秒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一刹那”这个词来形容极为时间短暂。可是,如果问到“‘一刹那’所对应的时间究竟有多久”这个问题,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其答案了。
其实,“刹那”一词是梵文(古印度人使用的一种语言)“Ksana”的音译,而“Ksana”是佛教中用来表示最短时间单位的一个词。
在东晋佛陀跋陀罗和僧人法显共同翻译的佛经《摩诃僧祗律》(该书的梵文本是法显在晋安帝义熙八年也即公元412年从印度获得并带回中国的)卷十七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据此,我们不难做出如下的推算:一日一夜24小时中有30个“须臾”,600个“罗预”,2000个“弹指”,24万个“瞬间”,480万个“一念”或者说是“刹那”;再进一步细算,因为一昼夜24小时共有86400秒(440分钟),那么一须臾则为2880秒(48分钟),一罗预为144秒(2.4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为0.018秒。
而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唐朝玄奘法师在其译的《阿毗达磨俱舍论》(该书一般略称为《俱舍论》,编著者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的世亲造。该书可以说是小乘佛教教理集大成者)卷十二中写到:“何等名为一刹那量?……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凡人一念有九个刹那。一刹那时有九百生灭,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类似的说法亦见玄奘《大唐西域记》及发合思巴造.沙罗巴译《彰所知论》卷上《情世界品·第二》)。据此我们可以推算出:过去的一时等于现在的1小时,一牟呼栗多等于48分钟,一腊缚等于96秒,一怛刹那等于1.6秒,一刹那等于0.013秒。这样算来,“刹那”所代表的时间与《摩诃僧祗律》中的相比就差了0.005秒。但不管怎样,“刹那”所代表的时间都是极为短暂的,也就是一个心念起灭之间的事。由此看来,人们常说的“刹那即是永恒”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36、
荷马 但丁 歌德 拜伦 莎士比亚 雨果 泰戈尔 列夫·托尔斯泰 高尔基 鲁迅
37、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没给横线)
第一部药典是《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编年体是《春秋》*
第一部传记体是《史记》*
第一部断代体是《汉书》*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是《文心雕龙》
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
38、
中国京剧 中国画 中国医学
39、
冠军:
在比赛中获第一名的人,称为“冠军”。这个称号的由来是这样的:战国时代的楚国有位大将军宋义,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列楚国诸将军之首,将士们都称他为“卿子冠军”。从魏晋到南北朝,冠军又成为将军的一种官衔,叫“冠军将军”。后来人们就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
桂冠:
我们常听到“摘取桂冠”这个说法,意思也是说得了第一。这也有个来历,古代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所以用月桂树叶编的帽子给在纪念阿波罗的赛跑中得第一的人戴上,后来也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比赛的优胜者,以此象征光荣。以后人们就借“桂冠”来代表第一。
鳌头:
“第一”的另一说法还有“独占鳌头”。隋唐时,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的人,受皇帝接见,要单独站在大殿前石阶正中的石板上,这块石板上刻有鳌头,于是后来就把占据第一位称为“独占鳌头”。
首屈一指:
还可以说“首屈一指”。这个说法既不是来自古代,也不是来自外国,而是来自人们的一个习惯动作。我们在用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因此人们就用“首屈一指”来表示第一。
榜首:
名列第一的雅称,还有“荣登榜首”。古代科举考试后,列名张榜,“榜首”即列于金榜之上的第一名。
夺魁:
另外,“夺魁”“夺标”也是第一的别称。“魁”指为首的、领头的;“标”是给竞赛优胜者发的奖品。所以“夺魁”“夺标”就是夺取第一。
魁首:
除了“夺魁”,还有“魁首”之说。明代的科举考试,考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来录取考生。成绩居于首位的为魁,所以“魁首”也是指第一。
执牛耳:
除了上面的这些说法,“第一”的称呼还有一个,叫做“执牛耳”。这也是有来由的,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要每人尝一点牲血,由主盟的人亲手割牛耳取血。后来便以“执牛耳”象征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意为第一。
40、
【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心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陶然亭】
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 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经清代诗人袁枚建议,湖广总督毕沅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湖心亭】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明万历后才改名“湖心亭”。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登楼四望,不仅湖光荡漾,而且四面群山如屏风林立。亭的西面为西湖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景色十分壮观。游人登此楼观景,称为“湖心平眺”,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昔人有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今亭为1953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