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放在电脑键盘上,心里的汗从手心里冒出来,着急没有一个准确的词语能表达我对长久来关注我的朋友的歉意。其实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大家伙儿呢.
不知为什么春晚在我脑子里的形象总像是一个句号的最后一点的收笔(有点像啊Q趴在地上画的那个场面)这笔不收,今年就不算完,收不好也“不算完”。我的“收场”已经在大年三十那天即成了铁一般的事实,再检讨好坏都没用了。只希望喜欢我的继续喜欢,不喜欢的赶紧喜欢,咱“不差钱”啊……
从03年开始我几乎是误打误撞地进了春晚的视野至今,总是处于“晕”的状态。每一次作品开始创作的时候都没我什么事儿,但每次都是经过百转千回地转到我身边,每次又都是“晕”着进组,“晕”着修改,“晕”着演出,等春晚真的过去了自己才开始“清醒”。说来大家可能都不信,我是今年春节前在网上看了一遍07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时,才回到了一个观众的角度,觉得自己演得还挺逗的,觉得作品真的挺温馨感人的,其实这种很客观的感觉每年都被自己“身在山中”遮蔽了。今年也一样,大家都说我在《暖冬》里表现的不错,可我到现在也不能在心里给自己下一个满意或较满意的结论,等离它再“远”些吧,太近了,焦点不准……距离产生美这句名言给了我相当大的安慰……哈。
有记者朋友请我描述一下我和春晚的关系,我说像相亲——彼此心里对“对方”都有一个理想的形象定位,然后撒开网在能接触到的人群里寻找,一个个地筛选,一个个地感觉,直到“心动”为止。我上了四次春晚,相了四次亲。结果也都是”千里共婵娟”了。
今年和巩哥的相亲也是如此的柳暗花明,大家都知道巩哥之前创作了一个作品,女主角不我。但作品最终没有通过。于是,巩哥又开始张罗创作新的作品{暖冬},说到里面的女“海龟”,编剧和导演一致想到了我,我就这样又被“相中了”。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是缘分。我曾一度完全不相信缘分这个词,觉得太虚幻,太琢磨不定,但渐渐地我对它有了领悟,它很顽皮,又很忠诚,总是埋伏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守株待你”,不离不弃,能找到它的都是付出了耐心和努力的人。
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四位欣赏我的合作者和导演,让我能一次又一次地站在那么辉煌的舞台上,让更多的观众认识我,了解我。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