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在线:阐释概念写好事理性说明文(新)

(2022-04-02 08:14:14)
标签:

2022

高考

教育

语文

作文

分类: 教学与考试

阐释概念写好事理性说明文

(一)文体解说

事理性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阐明事理的文章,其说明对象往往是某个抽象的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阐说清楚,其主要目的是使读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

事理性说明文往往会涉及很多领域的专业概念,想把某个事理讲明白,常常需要把一些关键概念及概念的关系阐释清楚。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相关的某种道理。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做事理的说明。

事理性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写好事理性说明文的关键是把事理说明清楚,就是要说清事物的性质、原理和因果关系、发展规律等。与介绍事物的说明文相比,说明事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事物是具体的,而事理比较抽象。在我们周围,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生活中,许多看似寻常的现象中都蕴含着智慧和哲理。我们要将这些抽象的事理阐释清楚,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准确认清事理

事理是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如果仅仅停留于简单的介绍了解,很难做到科学、准确。因此,要将事理阐释清楚,必须事先下一番功夫,准确、深刻地认清事理:首先,要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了解事理的本质特征,掌握第一手材料;其次,要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查阅文献,从多方面搜集材料,深刻透彻地掌握事理,确保说明的事理的科学性。对事理的研究愈深,思考就愈深,写作就愈明。

2.阐释关键要素

事理中总有一些关键要素,包括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等。写作事理性说明文,只有将这些关键要素阐释得清楚明白,才能使文章纲举目张。比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紧紧抓住整体布局、重要构件、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等关键要素,揭示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即使是非专业的读者也容易理解。

3.讲究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既要按人们认识事理的一般规律安排顺序,也要以符合事理本身的特征安排顺序。可以由具体的现象出发,归纳并说明其中的道理;也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揭示事理的不同层面;还可以在比较中凸显事理的特征。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括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等。比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按照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逻辑顺序阐释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条理清晰,符合人们的观察顺序。

4.巧用说明方法

事理性说明文中的事理是抽象的,要将其阐说清楚,就一定要借助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義、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我们在写作时应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努力做到浅显、生动地说明事理。比如《说木叶》一文,为了准确说明文学作品中木叶的特征,作者不但引用大量的古典诗词,将木叶结合具体的诗境进行说明,还将木叶树叶”“落木进行作比较说明,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5.具有读者意识

事理性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让读者理解事物相关的道理,使读者对某一事理从未知状态到已知状态。为了让读者准确、深入地理解事理,写作时应该准确把握读者的对象,了解读者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以及阅读状态,考虑读者对事理的接受情况和理解程度。尽量抓住读者可能不易明白或不易信服的关键问题,尽量利用人们熟悉、知道、承认、能够明白或接受的东西来说明问题。只有这样,写作事理说明文才能有的放矢,谋篇布局、技巧使用才更有针对性,写出的文章也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接受。

(二)任务要求

1.题例呈现

常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2

2.写作点拨

这里的常识指的是为群众长期所普遍认同并分享的基本经验、道理。然而常识往往是较表浅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与挖掘,找到这些经验、道理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可以通过观察,对自然现象中的常识进行思考;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对文化现象中的常识进行探究;可以通过实践,对人生的认识与经验进行体悟。先观察、感受,再分析、概括,是发现常识中的的可行路径。

本次写作任务,可以让我们对各种事物、事理从浅表了解迈向深度理解,激发我们对生活、经验背后规律的探究兴趣,也可以让我们灵活运用说明事理的写作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例文示范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王奕彤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是汇聚中国农民实践智慧的一句传统谚语。

这句谚语是说,如果碰到蚂蚁搬家或者是蛇横穿马路,那么明天就会有很大概率下大雨。但是,蚂蚁和蛇全都是在陆地上行动的,它们的行为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预判天气的依据呢?在古代,由于农业是第一生产力,天气预报却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落后的科学条件并没有制约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古人往往通过观察某些自然事物去预判天气,体现出古人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超凡的智慧。这其中显然隐藏着科学道理。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蚂蚁是因为对下雨的预判而知道自己的窝极有可能被冲刷,所以急着搬家,而蛇是因为急于躲避大雨而不择路线,从而频繁地抄近路,从而难免乱入人类的道路上来,所以就出现蛇过道的现象。

可是蚂蚁和蛇并没有先进的天气预报技术,也没有谁给它们通风报信,它们又是怎么知道即将有大雨到来的呢?原来,蚂蚁搬家的根本原因是蚂蚁通过触角感知到空气湿度的变化,从而对下雨具有预警,搬家主要是搬运泥土堵住洞口,防止雨水灌入洞中。而作为爬行动物的蛇,在下雨前,空气里的湿度大大增加,包括地底空隙里空气的湿度也是大大上升,蛇通过皮肤感受到这种湿闷,从而感知到天将要下雨,于是爬出地面透气,并寻找新的安全的栖息处。

然而,伟大的劳动人民并不知道这些科学背景,只是单纯地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这些道理。这不难发现,中国人民的智慧绝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相反,大多数都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成为理论发展的基础。就算没有先进的科学设备和生产力作为基础,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的眼睛,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头脑,具有善于总结规律的品质,也能够创造出非凡的智慧。

今天,在经济和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人们却慢慢放弃了用眼睛探寻事物规律、用勤劳解决现实问题的优良传统,高度依赖于科学技术,一味追求方便省事。先进的科學技术不应该成为我们日益躺平的理由,而应当成为我们继承优良传统、向自然规律、宇宙奥秘的更深处探寻的台阶。这或许是这句古代谚语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点评】

这篇文章主要阐说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一谚语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层层阐释,探究原因,探寻规律。先从字面上简要解释这一谚语所揭示的天气道理;然后以设问引入,探究蚂蚁搬家蛇过道的天气原因;接着又以设问过渡,探究这一谚语背后的科学规律,说明蚂蚁与蛇对湿度变化的敏锐感知能力,揭示蚂蚁与蛇的行动与天气变化的因果联系;最后阐说这一谚语背后蕴含着的古代生活智慧,并得出重要启示:用眼睛探寻事物规律,用勤奋解决现实问题。文章抓住谚语中的几个关键概念,探究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现象中的天气规律,语言通俗易懂,善于设置悬念,层层剖析道理,较好地阐释了古代谚语中蕴含着的事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