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家写春——春燕归来  故乡的早春(整理)

(2008-03-26 08:04:56)
标签:

春意絮暖

岁月留痕

感悟随笔

情暖天下

教育

分类: 观点与案例

春燕归来

厉彦林

     春天迈着灵巧蹒跚的步子来了,那一群群身着燕尾服的燕子,也潇洒地从南方回家了。
   燕子真可谓活脱脱的春之精灵。
  清晨的山乡素雅、恬静、温馨,麦苗刚刚泛绿拔个,树木冒芽扬絮,农家小院简洁质朴,还有缕缕炊烟袅袅升起……仿佛是一团披着薄薄轻纱、朦朦胧胧的梦。睡醒的燕子展开双翅、轻盈地飞出窝巢,一只,又一只……叽叽喳喳的叫声划破山野的寂静,一会儿工夫,绿树丛中,农舍屋顶,到处都是燕子飞翔的身影。时而在蓝天中箭一般上下翻飞,冲散片片白云和缕缕炊烟;时而栖落屋顶、门前,迈着方步悠闲地四处张望。远处长长的电线上,时常布满密密麻麻的小点,像一串歌唱山乡风光的五线谱,又像一排刚上学的孩子在听着口令做早操,那景致别有一番韵味。
  燕子恋人,也恋家。无论贫富,不管房子高矮,只要选中谁家、在谁家筑了巢,明年春天必定不远千里万里,不顾风雨飘摇,历经磨难,继续回到老房东家。进门一看,那屋梁上的燕巢也必定完整如初。山乡虽然每年都有新燕子来,可主人与新燕子的父母是老相识、老邻居。燕子与农家相敬如宾,相处和睦,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春天是农家最繁忙的时节,庄稼人天不亮就下地,耕田、播种、除草,如果遇上旱天更是累上加累,没白没夜地辛勤劳作着。这个时候,到山村看看,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许多农户家的大门紧锁着,而堂屋的门却大敞着。原来主人担心妨碍燕子出出进进,下地劳动时干脆把堂屋的门开着。谁家住着燕子,谁家能把堂屋的门开着,谁家就住着福气和吉祥,就守候着丰收和喜庆的消息。
  那是个非常安谧的上午,春风轻拂,吹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坐在院子里的那棵大槐树底下静静地读书。忽然一阵燕语自天而降。住在我家的那窝活泼伶俐的燕子外出觅食归来,在进屋之前先栖落在我家那棵梧桐树上,兴奋地讨论着什么。那话一句接一句,又急切,又欢快,像一群春游归来的小学生,喋喋不休地争抢着倾述所见所闻。老燕子看着小燕子日渐老练,心情激动,飞上飞下,手舞足蹈。我听不懂它们的话,但我分明感受到它们的快乐。我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突然那只小燕子竟然悄悄落在我读书的饭桌上。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仔细端详着,忍不住轻轻地、微微地笑了。与这小精灵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竟让我十分激动,紧张和欣喜迅速传遍了我的每一根神经。我能看清它的每一根羽毛,刚刚长出的乳毛细细密密的,黑白相间。那小燕子眼睛黑黑的、亮亮的,嘴唇黄黄的,小脑袋摇来摇去,还用嫩黄的小嘴巴啄几下我的书本,透出几分天真和调皮。我们没法用语言沟通,但我读得懂它那单纯友善的目光。我鼓鼓嘴,轻轻吹吹口哨,它竟然高兴地点点头。我们像是一对好朋友,用彼此真诚和善意,守候这短暂而美妙的时光。在那充满快乐和感激的对视中,我异常轻松,心中沉积数日的疲倦和郁闷,随着小燕子的身影飘散了。
  春天,燕子们争相展示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它们与人和睦相处,捕食昆虫,保护农作物,守候农家的收成。秋天来了,又要带领子女跋山涉水、长途旅行,抵抗暴风雨的淫威和烈日的曝晒,甚至耗尽生命。因而更懂得珍惜生活,一旦安顿下来,总是恩爱和睦,小燕子享受着长辈无限的疼爱。燕子从南方回来不久,小燕子就降生了。这时的老燕子异常勤快,忙着捉来各种活蹦乱跳的小虫子。老燕子刚飞进屋,那小燕子就张开黄黄的小嘴,喳喳地叫喊争抢。小燕子吃饱了就开始撒娇,头在老燕子身上拱来拱去,然后安静地睡觉。小燕子渐渐长大了,应当学飞了。记得有一只小燕子胆子特别小,别的兄弟姐妹都会外出觅食了,而它仍然胆怯地叫着,扑棱着翅膀就是不敢从巢里往外飞。燕子妈妈急了,一翅膀把它打出了燕巢。谁料这只小燕子忽忽悠悠地飞了几下,掉在了我家堂屋的地上。这时小燕子急了,咧着嘴大声惊叫着,恳求妈妈解救。老燕子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惊恐万状,那叫声近乎凄惨和绝望,一边在屋里七上八下地翻飞着、示范着,一边急切地催促着、鼓励着,竟几次想把小燕子叼起来。小燕子急中生智,扑棱了几下翅膀,歪歪扭扭地飞到了院子里、落到树上。小燕子没有责怪妈妈,反而兴高采烈地唱着、跳着,那分明在说:多亏妈妈一翅膀,才让自己长大,学会了飞翔。老燕子见小燕子有惊无险,欣慰中又透出一分难割难舍。小燕子的飞翔和独立,是老燕子的殷切期望,也是脱离家庭、走向独立的开始。燕子们就是这样在爱与恨、聚与散、生与死之间一辈辈承传和繁衍。
  燕子最体谅人、最关心人,从不给农家添麻烦,连窝里的垃圾也一点点地叼到野外。主人在家时,躲在燕窝里呢喃细语,温文尔雅。天要下雨,燕子们总是喳喳叫着,在你面前反复低飞,给你预报气象。即使下雨天羽毛被淋湿了,总是在进屋之前先抖抖翅膀。一场秋雨一场寒,燕子们必须在霜降前恋恋不舍地飞向南方。它们不愿惊动邻居,也不愿邻居因它们离去而伤心,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徙,走得无声无息,不留任何声响和只言片语,甚至连一支轻柔的羽毛也不留下……只把一种期待留下,一种美好的记忆留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上几岁年纪的人总是盼着儿女早早像小燕子长硬翅膀飞上蓝天,然后又盼着孩子像飞出的鸟儿常常回归母巢团聚,你一言我一语诉说辛酸与幸福。在外的人离乡久了,见到回归的燕子,胸中自然涌动思乡的情感,渴望如同燕子年年飞走、年年回来。叶落归根,总得回到自己在南方或北方的旧巢。冬已过去,春暖花开,我们该像那美丽勇敢、感恩重情的燕子,义无反顾地飞回老家……

故乡的早春

刘向东

    太阳正旺,眼睁睁地看着房檐上的片片残雪润湿了整个屋檐,清亮亮的雪水顺着瓦槽珍珠似的从瓦檐上“滴嗒、滴嗒”往下落。山鹰不再是立在光秃秃的白杨树杈上,而是舒展着翅膀在空中盘旋,搜寻着在田埂边探头探脑的田鼠和在草垛上窜来窜去的松鼠。山雀和白头翁似乎忘记了屋檐下的主人,竟然叽叽喳喳地落在藤条簸箕里啄起了春播用的种子。“唔嘘”,一声吆喝,鸟儿们又纷纷飞到门前那残雪斑驳的麦地里。小姑家的大花狗晃荡着尾巴慢悠悠地从屋里出来,看见二叔赶着两头牛已走远,便撒腿奔去……
  坡上,被雪滋润了一冬的草这时最鲜嫩,成了黄牛和山羊的美食。忽然,两只长着大弯角的公羊“咔嚓咔嚓”地厮撞起来。大花狗见势想冲过去。“人家叫春顶头打架为争媳妇,管你啥事?”二叔拍了花狗一巴掌,花狗瞅了二叔一眼又乖乖地蹲了下去。
  坡下一隅,老槐树下有几户人家,最东头的是我姑奶奶家。房子还是20年前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已是人去屋空。房顶上的雪都化了,瓦缝里的“不老草”像出浴的少女,腼腆地接受着春风和阳光的轻抚。门前是大晒场,堆着麦秸垛、玉米秆垛和柴火垛。垛上有几片残雪。垛下湿漉漉的地上,零星地长着细小的苗,我认识的有麦苗、玉米苗和豆苗。几只烂而不死的红薯,也挣扎着用仅存的汁液,催生出粉嫩嫩的薯秧,贴着泥土恣肆地往前伸去。

  这些薯秧勾起了我儿时的一段记忆。
  有一回,我想吃烤红薯却不敢下地窖拿。正无奈时,忽然想起有天见奶奶拎着一篮红薯走进了房后的草庵。我猜想那里肯定藏有红薯,于是就悄悄钻进草庵翻了起来。果然,被麦秸和茅草盖着的地坑里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又大又红的红薯。奇怪的是,它们身上都长出许多红扑扑的细芽。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了几个,剥去嫩芽后就焐入大灶内的热灰里……
  奶奶鼻子灵,一闻到香味就跑过来问我哪弄的红薯,我说从草庵里拿的。奶奶一听赶紧拿起火钳取出灶内的红薯,并神色严肃地说:“这是育苗的红薯,不能吃,长出的芽就是开春下种的红薯苗。”从此,我知道了播种红薯要用薯苗,不是直接把红薯埋在地里。
  姑奶奶的房子倚山朝阳。不到晌午,太阳就把门前的空地晒干了,场上残留的鞭炮红纸屑飞了起来,那是春风给它们插上了翅膀。叔叔伯伯们束在腰间的粗布带不见了,披着的黑袄干脆敞开着。他们有的端着烟袋,有的嘴里嚼着什么,三三两两地蹲在一块,合计着开春后的营生。婶婶奶奶们坐在山墙的朝阳处,有纳鞋底的,有搓麻绳的。听说化雪时有种湿气,搓的绳结实。孩子们仍沉浸在过年的欢乐里,那小袄的前襟和袖口散发着油馍的香气。有的吃着脆香脆香的麻糖,有的冷不防在你身后点一只鞭炮吓你一跳再哈哈大笑,笑得让你不忍心去骂他赶他。这时,最显眼的,还是老槐树下那些说笑着的表姐小姨小姑,那花花绿绿的新衣裳依然干干净净,有棱有角,和年初一才穿上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每个人的脸颊被初春的太阳抚摸得胭红胭红。
  啊!故乡的早春,到处是生命的对话,到处是希望在闪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