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琳,我的童年荡漾着你的歌声


标签:
朱晓琳妈妈的吻那一年我十七岁梦江南张蔷蔡妙甜刘小钰皮皮狗 |
分类: 一曲倾心-关于音乐 |
朱晓琳,我的童年荡漾着你的歌声
皮皮狗/文
夜半时分,偶然在贴吧里看到这篇文章,一口气读完,思绪里竟盈满朱晓琳那声若莺啼的歌声,我相信,那是我记忆中听到的世界上最纯净最心动的天籁之音。文章的作者叫津夜张轶,并不熟知,但那朴实中文采飞扬的文字却行云流水,直入心扉。读罢全文,眼里竟含着点点泪光,往事忽然变得有些凄美,因为我们共同爱着的天使朱晓琳,此时让我有了强烈的共鸣。没经过作者同意,我把这篇文章转发在此,因为文中有这样的文字:“我在互联网上写了很多关于朱晓琳的文字,再后来,这些文字大量出现在或媒体或网络的新闻里以及网友的帖子里,甚至连太平洋公司再版朱晓琳的CD的宣传都原封不动的照搬。当然,我从来没认为这是抄袭,因为他们都是在宣传我儿时的偶像,因为大家都是在祭奠我们的青春!”感谢朱晓琳,感谢津夜张轶,感谢曾经拥有和逝去的青春岁月。
[以下内容]
○ 津夜张轶:《津夜 当梦想照进现实 朱晓琳》
○ 朱晓琳博文:《就用这张作封面》
○ 朱晓琳给皮皮的签名照
--------------------------------《那一年我十七岁》的分割线 --------------------------------
津夜当梦想照进现实 朱晓琳
津夜张轶
近一年,我一直在写一部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社会为大背景的怀旧小说,多少个夜阑人静时分,我频频的试图与那个一去杳然的年代温柔叙旧,我发现,很多镜头已经被删除得彻头彻尾,还有一部分被强行打上了马赛克,尘灰阻隔了年代的路,浊眼模糊了岁月的痕,有人说过,人天生就是容易遗忘的动物。或许那曾经是个电波为王半岛铁盒的年代,虽有太多过往纱罩般影影绰绰,但却总有一些来自八十年代的声音不请自来随风入夜,不期而遇纷至沓来,这些声音散发着年代的气息,虽历经风雨却穿越时空,虽千山万水却鲜活依旧。它们因久远而珍贵,因沧桑而难忘,因经典而永驻!
那一年,我的深红色海鸥半导体里,西北风漫天而起,振臂一挥震天一吼,粗粝质朴荡气回肠,沙哑并淋漓着,时髦并黄土着,流行并乡土着!那一年,囚歌系列悲凄的曲调依然很执着很民谣地飘荡在大街小巷,它们或许是我接触最早的来自于民间的“励志”歌曲!那一年,刘兰芳的评书让人牵肠挂肚欲罢不能,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赵德芳,三郎马踩如泥酱,四郎五郎八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七郎被吊在百尺高杆乱箭穿心,射了一百单八箭,七十二箭透前胸!那一年,魏文亮孟祥光的相声《要条件》铺天盖地家喻户晓,小张,听说你搞上了,搞得这个还够意思!买嘛了买嘛了,反正是这四大件是必不可少,自行车手表电视机缝纫机!没门没门,不给我买西马表,甭打订婚!那一年,我十七岁,朱晓琳定格为我童年的偶像,唯一的,永远的!1990年,老五22岁,他根本不知道,他短暂的生命数月后将戛然而止!那天我去老五店里,我从录音机旁随手抽出盒TDK磁带,磁带上面别着个小纸条,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朱晓琳,《歌坛新苗》,《踏浪》!这几个字是二梅写的,真是貌若梨花,字如烂泥。都说心随意转,手由心动,笔从手势,字随人形,但二梅的字一点也不随人形。我把磁带放到录音机里并按了下播放键,《那一年我十七岁》的旋律轻缓漾出,“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装着若有其事的告别,告诉妈妈我想我想离家出游几天,妈妈笑着对我说,别忘了回家的路,站在门口想了好半天,鼓足勇气走出了家的门,还是回头望了好几眼,毕竟是第一次离家出门,喔喔喔,那一年我十七岁。”!
85年或者86年,朱晓琳来天津人民体育馆演出,那时我十三岁或十四岁。那天。天空像被铺了层黑帷幕,阴得有如旧社会的那些苦日子,雷声滚滚但并不震耳,远处不时有闪电乍现蜿蜒。那是一个惆怅的下午,那是一个天空和心情尽墨的下午,那天,我没有票,只是怀里揣着两块钱,但即便心灵最善的黄牛,也只是咬牙跺脚冲我伸出三根手指。很显然,我没能进去。后来,大雨倾盆,但我没走,一直站在馆外听歌听雨。《妈妈的吻》《月儿弯弯照九州》《那一年我十七岁》《聪明的一休》!那些远久的梦境里,流淌着童年的歌声和欢笑,那时的快乐很纯粹,那时的幸福很简单。很多年后,我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网名就叫丝路听雨!
时光荏苒一晃经年,1999年,因为同一首歌,全国人民发神经般集体怀旧,这其中也有我!三年后,我在互联网上写了很多关于朱晓琳的文字,再后来,这些文字大量出现在或媒体或网络的新闻里以及网友的帖子里,甚至连太平洋公司再版朱晓琳的CD的宣传都原封不动的照搬。当然,我从来没认为这是抄袭,因为他们都是在宣传我儿时的偶像,因为大家都是在祭奠我们的青春!2005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津夜,往事随风》,这书当年也打进了全国的销量排行榜。当时我在这本书的扉页是这么写的,【我发现告别这个词汇在我身上不停出现并肆意疯长,特别是近两年!刚刚告别青春,我送得依依不舍,徘徊辗转,它去的义无返顾,渐行渐远!告别单纯的思想,告别鲜活的面容,告别到了一定年龄段就不会再去听的流行音乐,告别曾经平静的生活。告别在身边时时晃动,如今魂归故里的若干身影!《津夜,往事随风》,用来时时提示着我,我曾经是那么单纯的生活过】我在封面的作者简介上也曾写过如下的话,【张轶,七十年代生于天津卫;不高不帅有点坏.斯文败类型;儿时的偶像是朱晓琳,青年时是王菲,现在是西门庆;最高兴的事情是别人请客,我帮着一起分享消费的快感;最痛苦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到心想事成,因为心里想的都和犯罪有关】其实现在我很后悔,我觉得这样的文字甚至亵渎了我儿时的偶像!
2010年的四月,我在天津图书大厦签售我的新书《津夜,随欲而安》,当时的主办方希望办成一个怀旧特色的专场,希望有代表性的嘉宾加盟,实话实说,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如果朱晓琳能过来,那将是完美的!梦想,只是梦想!当梦想照进现实,那完全是另一码事!我当时一直在北京,曾找过中国经营报和新京报的酒肉编辑们,看有没有可能联系到朱晓琳,他们当时都信誓旦旦,但后来都没回音,我发誓,我再也不请他们在学院路吃火锅了,他们就值牡丹园的羊肉串,嘿嘿!后来我的忘年交相声大师魏文亮先生参加了这次签售,真的真的很感谢老先生!
写了这么多字,源于今天我在新书《流水弦歌之1990》里正写到朱晓琳,有感而发,借用了《江南雨》和《梦江南》,这是新鲜出炉的一段文字————两周前姥姥来过电话,是从医院打来的,她声音微弱断断续续,她说她想我,不放心我,永远疼我!我当时感觉心都碎了,我哭着问姥姥到底病得重不重,姥姥说她不会死的,她会永远照顾我的!因为姥姥因为妈妈,无锡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也因此爱上了江南!江南有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含蓄柔美的气质,小桥流水烟雨氤氲,湿滑的铺满青苔的石板路,白墙黑瓦的私家园林!雨天里,当我走进一条条幽深的弄堂,象走进了千年的梦境,沙沙的雨声宛如千年的吟唱!甘甜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即起身踉踉跄跄的进了卧室,不久一波波吉他声伴着甘甜如泣如诉的歌声流泻而出,“江南人,留客不说话,自有小雨悄悄地下,黄昏雨似幕,清晨雨如纱,遮住林中路,打湿屋前花,多情小雨唱支歌,留下吧,留下吧,留下吧!”甘甜一曲歌罢,琴弦被再次拨动,悲怆苍凉的曲调雾霭般弥漫开来,“草青青,水蓝蓝,白云深处是故乡,故乡在江南。雨茫茫,桥弯弯,白帆片片是梦乡,梦乡在江南。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时的睡莲,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身边!”
我儿子现在上小学,他两岁那年学会的第一首歌曲是《妈妈的吻》!很晚了,不写了,借用席慕容的《爱与忧伤》结束,我可以锁住我的笔/为什么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谢谢朱晓琳,我很庆幸,我的童年荡漾着你的歌声!
--------------------------------《梦江南》的分割线 --------------------------------
就用这张作封面
我曾经在我的一篇博文里说过,我记不清小的时候到底唱了多少首歌,而且大部分的歌还让漫不经心的我给弄丢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热心的歌迷,他们一直都在不辞辛苦地替我搜集着这些歌。
在这里特别要感谢皮皮狗,谢谢你多年的收集和珍藏,枫言枫语已经收到了你寄给我的<<朱晓琳全集102首>>,过两天她就会把这些歌转给我。从此以后如果再有人向我要我的歌,我就可以迅速地挑出他(她)喜欢的歌刻成碟,然后再配上我喜欢的这张照片作封面。要知道我过去的那些专辑的封面照片都不是我挑的,而是公司挑的,我从来都没有满意过,所以这次一定要自己作主了!
同时也要感谢朱晓琳吧的吧主茄子鱼香,放鹿姑娘等等一大批热心的朋友们作出的贡献!
--------------------------------《妈妈的吻》的分割线 --------------------------------
朱晓琳给皮皮的签名照
[本博关于朱晓琳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