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找托,嘿嘿。
星光大道给了30个亲友团的名额,家华的妈妈说,一定要让区戏迷俱乐部的人去现场给家华加油。
这一天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拍一段家乡美的表演录像,拿去给导演审查。
阿姨按门铃的时候,家华在给他妈妈拍裤子上的灰。家华年龄比我要小,我觉得,即使跟我这个年龄的人相比,象家华这么孝顺的子女也不多。
进来才知道,戏迷俱乐部的活动地点就是居委会办公室,听阿姨说,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们都是在室外活动,人也更多一些,天冷了才在屋里的,人也少一些。
我们进屋的时候,一个大爷正在唱戏,这大爷的穿着和气质,一看就象老艺术家。
我一进屋就咔嚓咔嚓地拍起来,几位大爷大妈好奇地看着我。
艺术家大爷唱完了,一屋子的鼓掌和叫好声。
家华的妈妈跟大家讲了上星光大道做亲友团的事情,大爷大妈们不但答应了,还都特别兴高采烈。
有个大妈说:“家华今天可得唱几句,要不然我们可不去。”
这个穿红毛衣的阿姨问我:“你是记者吧?”
我楞了一下,说:“哦对,我是记者,我是记者。”
阿姨说:“你可得好好写写我们家华,他可是个好孩子。”
一听说我是记者,阿姨变得有点拘谨,我问:“您支持家华么?”
阿姨说:“支持支持,一百分支持,你也得支持。”
我又问:“您觉得家华能得冠军么?”
阿姨说:“那当然,他不得谁得?”
冒充完记者采访,该轮到这个阿姨唱戏了。家华在旁边换好了衣服,架好了摄像机。
我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社区的戏迷俱乐部,感觉特别有意思,东拍拍西拍拍。
一个大爷拿着手抄的歌本,很认真地在背词,这一页是“白蛇传《那一日炉中焚宝香》(许仙唱)”。
一看到我在给他照相,这个大爷也变得拘谨起来,也不背词了,赶紧坐正摆好姿势。
弄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好了,照谁谁紧张,我都紧张了。
红毛衣阿姨唱完了,刚才那个背词的大爷上去唱许仙。
家华和他妈妈正在请教这位艺术家气质的大爷,把双簧的词给他讲了一遍,这位老先生拿着纸笔帮他们改词。
家华的妈妈给我介绍了这位艺术家老先生,他叫苏明慈,以前就会写戏剧剧本,退休前是中国戏剧出版社的主编。看来我的感觉还挺准,我有一双慧眼。
苏老先生还给了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一定要去访问他的博客,这么大年龄都有博客,老先生真是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啊。我回来以后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苏老先生不但会上网,还是某论坛的戏曲版版主。
我也给了苏老先生一张名片,偷偷告诉他,其实我不是记者。
许仙大爷也唱完了。苏老先生开始给家华讲戏。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家华清唱了一首歌《丁香姑娘》,结果全体热烈鼓掌叫好,呵呵,我不认为这些大爷大妈真的喜欢这种通俗歌曲,主要是为了鼓励家华这孩子吧。
红毛衣阿姨张开双臂高兴地说:“家华唱得太好了,你一定能拿冠军,祝贺你。”
于是家华就扑上去和红毛衣阿姨热烈拥抱,仿佛真的拿到了冠军。
家华和他妈妈开始表演双簧,摄像机架好,把这个节目录下来,以便给导演审查。
大家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好,都哈哈大笑起来,没有一个人喊好。
我明白了,电视上的一些晚会上的小品和相声,观众席上经常响起训练有素的叫好声,那就是托。
人们看见好笑的东西,正常反应是哈哈大笑才对。不知道大家觉得好笑的时候,不仅不笑,反而会喊好么?
反正我不会。
家华的妈妈从里面的办公室请出来一位年轻的女干部,原来她是居委会主任,付主任,她高屋建瓴地给大家讲了去现场支持家华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还说今天有很多人没在场,大家要互相通知一下。
我觉得,领导的水平就是高。
临走的时候,家华的妈妈一再告诫我,付主任她姓付,其实是正主任,不是副主任,可不能弄错了。
就以这张照片作为今天的结束,以正视听。
好了,第四天的实录就到这里了,第五天又该是菜刀和家华训练舞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