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汗出而喘無大热可与麻杏甘石湯

(2021-03-10 08:08:53)
标签:

黄帝内经

大医精诚

健康

文化

分类: 名医在线——介绍历代名医

 

汗出而喘無大热 可与麻杏甘石湯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無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原文】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無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

【注】本条论述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释义】此两条文义相近,故合并作解。文中不可更行桂枝汤应接在“无大热者”之后,属于倒装文法。

風寒之表,发汗可解。但當外邪闭郁,肺有蕴热之时,若用辛温发汗,则使肺热加重。邪热迫肺,肺失清肃,故见喘息。肺热蒸腾,逼迫津液外泄,故见汗出。因此,汗出而喘便成为肺热不清的明证。此证汗出而喘,但不恶風寒,反映表無寒邪,所以不可更与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汗出而喘,并非“汗出而渴”,也不可用白虎汤。既無太阳表证,也無陽明热证,乃是肺热作喘而无疑。然肺合于卫而主皮毛,故此证亦可见到发热,甚至高热不退,故不可被“无大热”一语所局限。麻黄汤证是无汗而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是有汗而喘,均为太阳表邪不解,影响肺气之所致。本证则是表邪已解,热壅迫肺,肺失清肃而作喘,故治疗重在清宣肺热,而不在发汗解表,因而选用麻杏甘石汤。

【集注】

1、尤在泾说:“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其邪之在肌腠,而入肺中,缘邪气外闭之时,胸中已自蕴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而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

2、程郊倩说:“无大热之在表,亦无大热之在里,则知喘属麻黄汤之本证,而汗乃肺金為辛热所伤,逼蒸成汗,非風伤衞之自汗也,其脉必浮数可知。”

3、《金鉴》说:“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者,表未解也,当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解太阳肌表,而治其喘也。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下利脉促,汗出而喘,表未解者,当以葛根黄连黄苓汤,解阳明之肌热,而治其喘也。今太阳病发汗后,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而不恶寒者,知邪已不在太阳之表;且汗出而不恶热,知邪亦不在阳明之里。其所以汗出而喘,即无大热,又不恶寒,是邪独在太阴肺经,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发散肺邪,而汗、喘自止矣。

【治法】清宣肺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去节)四两、杏仁(去皮尖)五十枚、甘草(炙)二两、石膏(绵裹,碎)半斤。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义】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石膏用量多于麻黄一倍,借以监制麻黄辛温之性而转为辛凉清热之用;杏仁宣降肺气,协同麻黄以治喘;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集注】

柯琴曰: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召祸。故青龙以无汗烦燥,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白虎以有汗烦渴,须粳米以存胃中之液。今但内热而无外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不需粳米,其意重在存阴,不虑其亡阳也。故于麻黄汤法桂枝之监制,取麻黄之专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寒,除内蕴之实热,斯溱溱之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6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味甘温)、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味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石膏半斤(碎,绵裹,味甘寒)。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杠。

刘渡舟说:“这条是邪热壅肺的证治。肺热蒸腾,逼迫津液外出,所以见到汗出。汗出而喘,不是无汗而喘,所以不能用麻黄汤。身无大热,没有烦渴证,所以不是阳明证。但是临床上,邪热壅肺,往往可见发热,甚至大热,所以这里要注意。麻黄汤是邪气闭郁影响肺气宣发,本证是邪热壅肺,肺失去清肃作用,重点在清肺热,而不是发汗解表。”

胡希恕说:“这条针对的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说的。发汗后,表不解一般用桂枝汤,但是这里不能用。汗出而喘,汗出,桂枝汤;喘,是气上冲的一种表现,当然可以用桂枝汤,但是这里不行。而且这里也不是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这里的汗出不是桂枝汤那个汗出,而是粘稠的汗,纯粹是热,喘也是热壅。这里的表不解,汗出类似阳明病的味道,但是又不到承气汤那种情况。这里一方面表不解,同时里有热,所以这个汗多而且味道重,比较厉害。”

刘志杰说:“麻黄和石膏配伍,就是清里热,降肺气,解除水湿射肺。这条的意思是只要先有太阳病,经过乱治以后,发汗多,表不解,还出现里热咳喘,还有表湿不化,就用这个方子。”

“还有种情况,就是温病,夹有水湿。如果病人喘,还怕冷微发热,有黄苔,脉浮而数,用了也很好。脉沉细不可用。麻杏甘石汤实际是越婢汤去掉姜枣,加杏仁。”

【原文】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

【集注】

1、《金鉴》曰:“此详上条,受病两途,同乎一治之法也。又有下后身无大热,汗出而喘者,知邪亦不在表而在肺,故亦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治肺也。彼之汗后喘,此之下后喘,虽其致病之因不同,而其所见之证不异,所以从其证,不从其因,均用此汤,亦喘家急则治其标之法也。

2、方有执曰:汗与下虽殊,其为反误致变之喘则一,惟其喘一,故同归一治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