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思维的原野上驰骋

(2013-03-18 09:09:47)
标签:

形象

逻辑

求异

思维

教育


 

     在思维的原野上驰骋

 

 

 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个极为普通的词:纷纷扬扬。

 在课堂上,老师要解释这个词很容易。不就是一个状态词吗,指的是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就这种常见的词,只要把词义往黑板上一写,再造个例句,谁能说这个词没有讲好?

 可是,有一位老师,在碰到这个词的时候,却偏偏不这样做。

 他首先引导学生把这个词解释清楚,并真正理解以后,便启发他们开动脑筋,让他们运用形象思维,自己用“纷纷扬扬”这个词造句。结果,凡是能够用上这个词的地方,几乎全都让他们想到了。

 同学们造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句子,在他们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一幅又一幅既形象,又熟悉的生活画面——

 “冬天下大雪的时候,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

 “四月时节,柳絮纷纷扬扬。”

 “秋天,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飘落满地。”

 “我小时候,用吸管吹肥皂泡,一串串肥皂泡纷纷扬扬地向空中飘去……”

 这时候,老师并不是就此止步,而是顺水推舟地提出一个问题,由形象思维再引导到逻辑思维,要大家回答:“什么样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上‘纷纷扬扬’这个词呢?”

 学生的答案居然水到渠成:“分量轻、体积小的东西才可以用上‘纷纷扬扬’这个词。”

 瞧,这种回答不就是运用了逻辑思维吗?

 然而,老师却又偏偏造了一个不合这种“逻辑”的句子:“有人用力撒传单,传单纷纷扬扬,飘落满地。”

  和雪花、柳絮、枯叶和肥皂泡相比较,传单的分量不轻,体积也不小,不是也照样用上了“纷纷扬扬”这个词吗?这又是为什么呢?

  瞧,从逻辑思维又引导到求异思维了。因为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

  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那是因为“用力撒”的缘故。

 老师还不止步,又继续因势利导:“能不能不说‘用力撒’,而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得更科学一点呢?”

  一个物理学得好的学生,第一个站起来说:“某些分量稍重、体积稍大的物体,如果在受到一种外力的情况下,也会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听,和“用力撒”比较起来,这种回答不是“更科学一点”了吗?小家伙神气活现的样子,有板有眼的口气,还真像个“小学者”呢!

 老师仅仅抓住这样一个普通的词,却恰到好处地进行了一次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的原野上驰骋。

 学生要是碰上这样的老师,还愁脑瓜子不好使吗?还愁思维不活跃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最后一个问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