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书法家的故事

标签:
宋翼郑板桥书法家创新杂谈 |
我说的两个书法家,一个是三国时魏国著名书法家钟繇的弟子宋翼;一个是大家都熟悉的清朝著名书画家郑板桥。
宋翼的最大特点是不完全遵循老师的章法,总是刻意求新。老师对他很不满意,加上他又不听规劝,钟繇便把他骂跑了。
事隔三年,有人拿了几幅字来见钟繇。钟繇展开一看,顿时竖起大拇指,赞赏不已。那墨迹,在大书法家眼里,虽不是神品,却气势显赫,笔底凝重,基础扎实,瞧那笔意俨然是自己一宗。钟繇惊奇地问:“字为何人所写?”来人答道:“此人正在门外候着呢!”钟繇立即接见此人。
钟繇怎么也想不到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他当年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书法家宋翼。很显然,宋翼的成功,正是他刻意求新的结果。如果他一步一趋地跟着老师走,能超越他的老师么?他的成功,是他创新的结果。
郑板桥的成功,同样是因为他能创新。在他成名之前,曾用几十年的时间,去揣摩前代书法家的字帖。下的功夫很大,却总是没有突破。只是他仍不死心,坚持练笔不止,以至睡觉时竟入神地在妻子的背上写来写去。其妻问道:“你在干嘛?”他回答说:“我在练字。”其妻怒道:“练什么字?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是在别人的体上练什么?”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言惊醒梦中人,郑板桥顿时恍然大悟:“是呀,我怎么老是在别人的体上练呢?我也有我的体呀!”从此,他抛开别人的碑帖,脱颖而出,才终于独创了自己的风格——板桥体。
两位古代书法大家的故事,都极其深刻地证明了创新的重要。众所周知,现代绘画艺术大师齐白石,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以及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大师们,也都反对自己的弟子一味模仿自己,而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创新尤为重要!只有创新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观的发行量和经济效益;只有创新的电影和电视剧,才有惊人的票房和收视率;只有创新的博文,才有超越他人的点击率……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管出的是什么产品,都只能是老掉牙的老面孔,老一套,谁还会感兴趣呢?
精神产品要不断创新,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敢为天下先;物质产品同样如此,也要不断创新,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换代。创新才有生命力!否则就要落伍,甚至被时代所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