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鉴于黄芪在补气方面的响亮声誉,我曾经多次试用过黄芪,但效果都不理想,试用时好象都有上头的感觉,或者说好象是喝酒后头部的感觉,当时对中医一知半解,仅凭这些,我就以为是这药不象书上说的那样,并不适合自己。今年夏天,凭我对中医的进一步了解,还有就是,夏季体内湿气较大的现状,我决定再次试用一下黄芪。
首先是取黄芪煎汤,在用量上稍比以前大一些。服用后最初还是有上头的感觉,象喝了酒一样。但可能是用量大了点的原因,过了一会儿,上头的感觉没了,好象是气冲过去了,并且开始有放屁的现象,这是那天上午的事,到了晚上还放屁,但身体感觉良好,食欲也好了许多。到了第二天上午,还有少量放屁,看来确实是通气了,但只是眼睛好象有点干涩,中午睡了一觉后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身体感觉良好。
第二,说说我对于这次试用的体会。我以前在晚饭后跑步的时候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刚开始跑的时候身体感觉有些沉重,但是跑了一会儿,身体开始感觉轻松,甚至可以说身轻如燕。后来我体会,应该是身体刚开始气血不通畅,所以感觉沉重,随着运动开始,气(这是中医的概念,可以题解为动力,但确实有气体的许多特征)也是从下向上冲到头上,如果这时停止运动,身体可能会回复之前的状态,但如果继续运动,随着气的增加就会冲过这一关口,再从头上向下走,贯通全身,所以感觉身体轻盈,最后这个“气”通过肠道排出体外。这次对黄芪的试用,我理解可能也是这样,前几次用都是量太少,所以只冲到头部,没有能力冲过这个关口,而这次不然,因为用量增加,冲过了头部这个关口,贯通了全身。因此看来,依据我之前一二次的应用效果就怀疑众多古代先贤对黄芪的认知,看来太可笑了。所以我还是那一句话:经过几千年无数聪明人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医经验肯定有它许多可贵之处。
第三,谈谈今年夏天是如何应用黄芪的。之前咱们说过花椒水泡脚能够去湿,而且是去湿非常好的方法,但还有没有其它简便的方法呢?在试用过黄芪后,我试验了几次,想用黄芪解决这个问题,我的主要方法是:以黄芪为主,用量适当大些,再加上少量白术、鸡内金、干橘子皮、大枣和生姜,煎汤后服用,也可放在冰箱里,分几天喝,自己感觉去湿的效果不错。后来我查阅了一些中医书籍,发现我的这个方子与中医典籍里的专门去湿的“防已黄芪汤”非常接近,只是少了一味防已,但是我的这个方子都是常用药,简便易行。经过这段时间的体会,看来“湿”确实是现代人疾病的重要来源,我之前的许多不适,包括所谓的“寒性体质”都可能是湿长期侵蚀造成的,这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直接有关。
看来在使用黄芪时,用量不能太小,要适当加大用量,这样才能发挥作用,另外,如果开始时有一点上头,不要惊慌,正常情况下一会儿就过去了。在补气方面,黄芪是物美价廉的好东西,有人说它赛人参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还是要在此声明:即便有足够中医知识的,对自己身体状况认识清楚,也最好要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本文的操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