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4c3e71f1xa60f2e872b84&690
虽然只去过一次绍兴,但却似曾熟悉,熟悉它的文化、熟悉它的气息,有时就像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绍兴,很大部分是冲着鲁迅而来,在踏向通往绍兴的路上,鲁迅的文章一篇篇在脑中闪过,鲁迅印象深深扎进年少时的我。
绍兴,鲁迅的故里。绍兴,因为他,而显得更加丰满。
http://s12/middle/4c3e71f1xa60f30b189bb&690
鲁镇,柯岩风景区景点之一,是根据鲁迅笔下的故乡虚构出来的。
绍兴柯岩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集文化、风情和山水为一体的好去处。
清晨起了一个大早,坐车直奔柯岩,柯岩的第一站就是鲁镇。因为早,所以幽静,进入鲁镇,几乎看不到人,快到中午时,人才渐渐多起来,大都是旅游团队,像我这样一个人的,确实不多。
http://s16/middle/4c3e71f1xa60f35b7a7ef&690
鲁镇的每一处地方,都包含着鲁迅笔下对故乡的描绘,从《狂人日记》到《孔乙己》,从《明天》到《风波》,从《故乡》到《阿Q正传》,从《社戏》再到《祝福》,漫步在鲁镇,仿佛进入鲁迅时代的故乡,你会“碰到”孔乙己、你会“碰到”阿Q、你会“碰到”祥林嫂,你甚至会“碰到”很多已经淡出记忆的小人物。
http://s13/middle/4c3e71f1xa60f3b5eb58c&690
记忆来自于学生时代,那个时候,鲁迅的文章学了不少,印象中,鲁迅的文章是最难弄懂的,也是最容易被当作考题的,让你不学都不行。
在鲁迅的文章中,鲁迅在故乡都做了些什么呢?在鲁镇,依稀看到当初鲁迅的影子。
在鲁镇,在追随,在时光倒流......
http://s9/middle/4c3e71f1xa60f3f4c3b18&690
鲁迅文章中,对“我”在故乡的记述大多集中在十一二岁和四十多岁两个阶段。十一二岁时,主要有三件事:一是与少年润土的交往;二是在咸亨酒店当伙计;三是看戏。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摘自《社戏》)这是鲁迅对戏印象最好,也是唯一一次好印象。
在鲁迅笔下的戏台前我逗留了很久,意想不到,期间居然有一位女艺人上台表演了戏曲独唱,免费看戏,呵呵,那唱声远传整个鲁镇。
http://s5/middle/4c3e71f1xa60f421b2944&690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角鸡、跳鱼儿、贝壳、猹,......”(摘自《故乡》)鲁迅只有在记叙这一段往事时,才流露出年少时的快乐和天真。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后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摘自《孔乙己》)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孔乙己。
http://s2/middle/4c3e71f1xa60f46562e01&690
鲁迅四十多岁时,再次回到了故乡,而这次是来搬家的。
鲁迅在《故乡》中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搬家)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
http://s4/middle/4c3e71f1xa60f44968413&690
鲁镇,让我重新走入鲁迅的世界,鲁迅的犀利、鲁迅的辛辣、鲁迅的战斗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白墙青瓦,江南水乡,让我们看到二十世纪初的社会风貌,那个时代,永远烙在人们的脑海中。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55岁病逝于上海。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