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她生命中的三个男人

标签:
感情两性摩的一生的朋友金岳霖文化 |
分类: 大浪淘沙 |
也许,生活就是要这样来安排,你不喜欢的人喜欢你,你喜欢不喜欢你的人,相爱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厮守,你却和那个你以为最平淡的人生活在了一起。
你喜欢的人,你渴望为他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喜欢你的人将小山一样的情债压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却无法喘息了。因为你不能给他他想要的未来,而你又不能阻止越累越多的情。这些情不能让你兴奋,反而成了你的包袱。你希望爱你的人去寻觅你之外的幸福,但你却左右不了爱你的人不爱你。
爱与不爱,谁说了也不算,它听从心灵的安排。
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她爱过志摩吗?我想,她是爱过的。在她成长的路上,她是一定爱过志摩的,只不过志摩只是她成长路上一段小憩的风景,注定不会是她最后的风景。
少女的徽因在康桥边邂逅才子志摩,诗人的热情和才情怎么不会让她心动?但徽因和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两家又是世交,这才是被世人看好的才子佳人的绝配。何况是徽因有情,思成亦有意,这样珠联璧合的感情结合亦是最完美的结合。也许志摩的诗人气质的爱情虽然燃烧过徽因,但火焰过后,徽因也许更喜欢火焰燃尽后的安然罢。女人想要的安定,志摩能给她么?志摩的爱必定要被徽因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的,志摩注定只能是徽因一生的朋友。
但徽因却是志摩心目中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女神,甚至志摩的死都是为了赶去听徽因的讲座。
被思成宠着的徽因是幸福的,徽因可以在思成的面前无遗地释放她小女儿的情态。能够宠着爱自己的女人,也是思成最大的快乐。这应该就是爱情的感觉罢。思成宽厚的肩膀滋养着徽因,也许男人的责任心才是女人最想要的幸福的源泉。
感情上的依托,事业上的伴侣,一个女人想要的徽因都拥有了。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徽因和思成的名字永远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徽因参加过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思成不仅仅是徽因的丈夫,思成还是徽因的师长,大哥哥的角色。事业上的齐头并进更迸发了爱情的火花,爱情的常新更激发了事业的上进。浪漫的徽因虽然在志摩的引导下喜欢诗歌,现实的徽因更需要一个宽厚的肩膀倚靠,无疑,这个能让她倚靠的人就是思成。
在相互的生活情感摩擦中,思成给予了徽因绝大的理解和信任,他知道徽因不仅仅属于他属于他们的爱情,徽因更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女性,他允许志摩在他的家里进进出出,和徽因保持了一生的朋友关系。
志摩罹难后,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骸交给徽因。徽因悲痛欲绝,把这块飞机残骸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徽因1955年去世。
思成给予徽因的宽容和理解,不是平常男人可以做到的,但是思成做到了,这些真挚的情感除了缘于对徽因的爱,还有什么?
特别是在徽因喜欢上金岳霖以后,徽因十分苦恼地对思成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该如何取舍”。思成知道了徽因爱上了金岳霖以后,思成的痛苦无法言表。而徽因把这个难题抛给了他,正说明徽因对他的坦诚和依赖。如果徽因把秘密压抑在心底,如果徽因直接选择了放弃他,作为大哥哥的思成彻夜难眠后告诉徽因一段经过深思熟虑的话:“真正的爱,唯愿所爱的人得到幸福。你是自由的,如果你挑选金岳霖,我将祝你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将这话向金岳霖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这位哲学教授选择了弃权,他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不但是林徽因,还有金岳霖,他们都同时感知到思成那一份沉甸甸的爱恋之情,金岳霖自愧不如,后来金岳霖一直和徽因毗居而居,一直是思成家的座上宾,思成亦能以礼相待。
徽因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的一生来偿还!徽因说出来的话就会兑现,虽然徽因也爱着金岳霖,金岳霖亦为了爱着徽因一生未娶,和思成徽因保持了一生的朋友关系。
金岳霖的这种爱是已经把徽因和思成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家人,不可分割的血脉亲缘。他和徽因夫妻相互尊重,相敬如宾地生活在一起。直至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故去后,金岳霖还跟梁思成的儿子住在一起,梁从诫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陪伴这个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亦无后人的哲学家走完生命最后的一程。
徽因走后,他依然未娶,他依然停留在了和徽因的美好阶段,就是在他八十高龄的时候,她还会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爱就是爱了,他不愿意去随便品评他爱的人,他心目中的女神。爱就是爱了,没有人逼他去爱或者不爱,爱是他的自由,他不求取徽因的回报。也许,他也有过痛苦的挣扎和困惑,有过诸多的难以言表,这一切都被灵魂深处的爱所战胜,所超脱。
被三个如此优秀的男人爱着,徽因的幸福不是寻常女子所能拥有的,徽因的幸福来自她自身散发的人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