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虎丘斜塔(配图)

标签:
真娘虎丘斜塔吴王姑苏行阖闾文化 |
分类: 冷月游记 |
苏轼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行程的第二天就直奔虎丘而去。
在导游一路简明扼要的介绍下缓缓而行,丛林之间的“听月榭”还是吸引了我的目光。相传,公元前496年吴国对越国宣战,吴王阖闾因受伤死于返程途中。其子夫差为父守灵期间,将西施接来,西施说,我要天上的月亮,夫差苦思冥想多日,为不违背美人意愿建“揽月榭”。每当月夜,美人坐在小亭中便可用手抚弄水中之月,或掬月在手。当然,这一定是后人杜撰的传说,但为了修建吴王阖闾墓,吴国动用了十万民工,并随葬三千把宝剑于墓中。吴王下葬三日之后有一白虎蹲于山间,虎丘便由此而得名,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多年的历史。
虎丘的古迹和传说很多,比如憨憨泉、试剑石、枕石、千人石、虎丘剑池、真娘墓等等。
憨憨泉
泉水叮咚,游人驻足,当年这一口被小和尚憨憨发现的而得名“憨憨泉”的古泉,如今依然泉水清冽,被后人赋予多少美好的传说。
饮马槽
相传这是当年夫差饮马的石槽,不远的地方还有专门为美人西施在桥面上打造的一眼井口。美人每天早起要梳妆打扮,夫差怕美人一不小心跌入水中,于是想到在桥面上挖了一眼井口大的槽,仅能容下一只水桶,桶从槽口取天然河水,美人梳妆的时候既能欣赏到周围的美景,又保证了安全,一举两得。遥想当年西施美人在桥面上一边梳洗如瀑的三千青丝,一边近看身边青山绿水,山水皆入美人眼底,如此天然的梳妆台,美人如何不快意?
试剑石
相传两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为了争天下,召吴国铸剑高手干将、莫邪采“五山之精华、六合之精英”在苏州相门外开炉生火,并配三百童男童女,让他们祭炉炼剑。但却始终铸不出好剑。莫邪为救三百童男童女自己纵身火海,终于铸成了一对雌雄双剑.。这就是当年吴王试剑之石,可见剑之锋利无比。
枕石
传说这是唐伯虎三笑点秋香两笑的地方,唐伯虎在枕石上看秋香来了,急忙忙佯装看书,却把书拿颠倒了,由此引来秋香的第二笑。
千人石
相传公元前496年吴王墓建成后,赐鸠酒于此,千余名修墓者丧生于此。到了晋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说法,虽然生公满腹经纶,口吐莲花,吸引"千人座",但信者寥寥。于是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这就是成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由来。
这就是埋葬吴王阖闾的墓,为防止盗墓,地下早已灌满了水。传说中的三千把宝剑连同许多宝物不知道何时可以面世?
虎丘剑池
这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岁月久远,虎丘二字的石刻湮没。到明万历年间,公元1614年由石刻名家章仲玉补刻,因此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
来虎丘主要是看看现今的虎丘塔。虎丘塔高47.7 米,比意大利比萨斜塔矮6米;塔尖偏离中心2.34米,是比萨塔的一半;虎丘塔建于961年,比比萨塔早完工390年。虎丘塔在建塔时就开始倾斜。最后一层塔似乎偏向左边,这是因为1638年遭雷击失火烧毁,重建时为改变重心、纠正倾斜的结果。虎丘塔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五十年代,虎丘塔倾斜严重,而且周身裂缝遍布,1956年有一位“箍马桶”的老工人提出了“箍桶”的原理和方案被专家实地考察后采用。每层塔内用钢筋箍起来水泥加固,地基灌浇水泥,有效地消除了裂缝,制止了塔身的继续倾斜。
其实,所有的景点最吸引我的还是“真娘墓”,这里埋葬了一个叫真娘的女子。真娘确有其人,唐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感动于真娘是一个贞烈女子,为她留下墨宝。最著名的有: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的题诗。
白居易
真娘墓,虎丘道。
不认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柳,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
塞北花,江南雪。
刘禹锡
薝卜林中黄土堆, 罗褥绣带已成灰。
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
幡盖向风题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
吴王姣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李商隐
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
罥树断丝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筳。
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实笑钱。
一自香魂拈不得,只应江上独婵娟。
真娘名叫胡瑞珍,是隋唐年间苏州名妓,本是良家女子,因父母相继病亡,隧堕入青楼。真娘貌美如花,冰雪聪明,琴棋书画皆通晓,响誉苏州。但她卖艺不卖身,一直守身如玉。苏州公子王荫祥慕真娘之名前来访求,以求鱼水之欢,真娘不从。王公子出三千白银买通老鸨留宿真娘房中,真娘醒后知贞洁已破,悲愤之余怒斥王公子,后悬梁自尽。王公子闻后痛不欲生,懊悔自己因一念之差致使真娘厌恶尘世,痛定思痛后悔晚矣,遂出家当了和尚,在虎丘为真娘建“真娘墓”,一生守候真娘直到死去。
感动于真娘虽沦落青楼但守身如玉的气节,感动于王公子在真娘死后幡然醒悟,依然爱她,为她守候一生。我想,如果真娘地下有知,决不会负了这么好的一个男人,定会成就一桩美好的姻缘。
虽然他们生不能为夫妻,死不能共墓穴,但如此情义不知道感动了多少痴情的男人女人,佳话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