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山寺寻古
“寒山寺”是因为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使得寒山古刹名扬天下,还是因为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在此居住而千载流传我们且不去论它。陈小奇以《枫桥夜泊》为原型而创作的《涛声依旧》以它唐诗宋词的古典韵致被毛宁唱红了大江南北。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当我终于踏在这座千年的古桥之上,雾蒙蒙的天,天空不时砸下几滴雨珠,仿佛一下子走进了张继落魄枫桥的意境。虽然不是夜半时分,也没有钟声相伴,一艘古老的乌篷船泊在桥边,千年的人儿早已作古,而那些古韵的诗词将远古的记忆缓缓道来,“枫桥”以它的千年风霜和不变的姿态矗立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上。
一路风尘的我来不及卸去旅途中的劳顿,在枫桥边拍下永久纪念性的照片。
在河的这一侧,看河对岸红墙碧瓦的苏州特色民俗建筑。“吴门古韵”戏台是苏州枫桥景区的中部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门窗皆雕刻成花窗。

“吴门古韵”戏台和寒山古寺遥相呼应,隔河遥看寒山寺,黄墙掩映在绿树丛中,能较完整地欣赏到古寺的全貌和幽深神秘的气势。庄严、厚重的照墙,墙体方正、黄壁黛瓦,正中镌着晚清书法名家,浙江绍兴人陶濬宣题写的“寒山寺”三个大字。

一,寒山寺的来历。
寒山寺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位居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入得寺来,“大雄宝殿”恢弘的气势立时逼入眼帘,尽管是炎炎夏日,也阻挡不住出游人的脚步,大殿外人头涌动,拥挤不堪。千年的古寺吸引着络绎不绝游人的心,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美好的心愿而来,寺前的古树上系满了祈愿的红布条。

“大雄宝殿”供奉的是慈眉善目的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两侧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
释迦牟尼佛,(约为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949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本师者,根本教师。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普载一切众生。
寒山寺最具特色的要数“藏经楼”里的“寒拾殿”了。“寒拾殿”里供奉着寒山、拾得二位高僧的塑像。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袒胸露腹,嬉笑逗乐,憨态可掬。
传说寒山、拾得是一对要好的异姓兄弟,同时喜欢上村里一位美貌的姑娘,寒山得知拾得的心事后,就离家当了和尚,没想到拾得也放弃爱情,找到寒山一起做了和尚。寒山手捧盛放素斋的竹篾盒,拾得手执从荷塘里采来的一枝荷花,两人都袒胸露怀胸怀,手舞足蹈。寒山手里拿的是“盒”,拾得拿的是“荷”,被称作“和合二仙”。
寒山和拾得最经典的对话就是有一天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也有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祥和吉庆的象征。
寒山和拾得倡导的是“和合”的思想,这适合了广大民众的口味,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进入千家万户。
同来的梁和邓是我们中夫妻和谐的典范,在“和合二仙”像前,在我的极力怂恿下,夫妻两人深深地拜倒在佛像前,以求“百年好合”。
当年唐朝诗人张继途径寒山寺时,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的时候,不会想到诗中因含有寺名,以致“寒山寺”驰名中外。
二,寒山寺的钟。
现如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人日本。为此日本国内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葵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
大雄主殿的右侧悬挂着一口日本友人于清末送来的支那铜钟。它是由日人山田寒山发起募捐,于1905年集资重铸铜钟,赠送苏州寒山寺,现位于大雄殿右侧。这口钟高约0.8米,口径约
0.62米。上有模铸铭文《姑苏寒山寺钟铭》。此钟一式共铸两口,一口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三,“枫桥夜泊”碑刻。
自《枫桥夜泊》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征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请俞樾手书了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代张继同名同姓的书法家所书。这位现代张继,是中华民国沧州人氏。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一时传为佳话。
四,寒山寺新年之夜的钟声为什么要敲108下?
寒山寺新年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钟l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闻钟声可得层层解脱,“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年除夕之夜,聆听钟楼的一百零八响钟声,祈福一年中平平安安。
五,为什么除夕之夜来寒山寺听钟的大多是日本人?
名刹听钟为其一大特色。每逢除夕,人们不远千里,专程前往聆听寒山寺108下祈祝新年的钟声。
现在寒山寺每年12月31日子夜要举行听钟活动,这个活动由日本的藤尾昭先生和苏州旅游局于1979年发起,因为日本也有寒山拾得寺,而且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收入了日本的小学课本,故日本儿童都能背诵。因此寒山寺除夕听钟也就使日本人十分向往,每年有上千人前来参加这一盛典。
还有一说是:在寒山寺附近的“铁铃关”,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巡抚御史尚维持抵御倭寇而建,是苏州地区目前仅存的抗倭遗迹。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六月,倭寇进犯苏州。倭寇,是指武装劫掠中国沿海各地的日本武士。但在著名将领任环的率领下,苏州军民全歼寇贼。倭寇尸体都被埋在铁铃关下。日本人每年除夕打着忏悔的旗号来寒山寺祈祷是为了超度他们在“铁铃关”中死去的“勇士”的亡灵。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成立,我倒是相信日本人是为了中日的友好的前景而来。是为了他们曾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赎罪而来。
历经千年洗劫依然享誉中外的寒山古寺如今的住持“秋爽法师”,不到四十岁,年轻有为,是北京佛学院毕业的。据导游说,老住持“性空大师”已八十多岁,深居简出,只有在大典的场合才出来。
正说话儿的功夫,只见性空大师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地行于碑廊之中。身着银灰色的真丝僧衣,银色的发丝,脸色红润,精神矍铄。导游说,你们真有福,千里而来居然能见性空大师一面,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性空大师。很想拍下这千载难逢的和大师见面的机缘,但看到导游肃穆的神情,相机在手中掂量来掂量去,却始终没有举起,怕佛家有什么忌讳,也怕对大师不敬,冲撞了大师。在大师经过身边的时候,恭恭敬敬地双手合十,以示对大师的尊敬。大师也双手合十还我以礼。
其实,后来一想,和大师的一面之缘有没有照片来证明那是其次,只要,佛在心中。

太湖石观音峰
碑廊中的《枫桥夜泊》诗
俯瞰寒山寺全景
俯瞰寒山寺全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