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歌】 敬礼,最可爱的人

标签:
最可爱的人父辈军人军旅生涯军歌燕赵文化 |
分类: 冷月散文 |
“辙”,本义是车子碾过留下的痕迹。
从一道道辙中,我看到您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心理历程;从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脚印中,我又看到了您的才气、情感、心路历程;看到了风雨路上你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个大写的你突兀在世人的面前。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不希望自己的脚印能刻下千帆风影,谁不希望自己的声音能敲响一路行来的山川湖海?
那道辙,记录了不平凡的您;那道辙,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那道辙象一道多姿的彩虹,高悬在天柱般山峰的天际;那道辙,象枪弹的飞痕、炮弹的弧,连线京城学府、燕赵营盘,南疆战地;那道辙,象一串长长的文字,讲述着春夏秋冬、前尘往事。
这难道可以浓缩为您的简历吗?不,您行过的路,越过的山,淌过的河,走过的桥,阅过的人,何止千万。
您行文的正统、严谨,让我看到了一个军人的威仪。您的励志篇,让我感动于了一个军人的责任。生于四十年代的您,已经是我父辈的人,而您仅仅比我的父亲小了几岁。对您的亲切油然来自心底,还因为您与我的父亲有着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军旅生涯,您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军人。
您们都保留了那个年代军人的特点:正直、刚强、执着、有责任感、有着惊人的意志力。
我深深地记得,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那一年我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我代表学校去驻地的海军医院给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英雄们献花。受伤的军人叔叔们讲述的战斗故事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1978年“160导弹驱舰艇”在我们驻地的三号码头不明原因地爆炸,父亲第一时间赶到出事地点,因为,他的心里时刻装着一名军人职责。
也许,因为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听着军歌,伴着军营的步履长大的缘故,对军人与生俱来的亲切竟挥之不去。2008年夏天,父亲的诸多战友辗转各方打听到父亲的住址,从各地来看望父亲。叔叔们亲昵地拍着我的头颅说:长大了、长大了。
是呀,岁月催人老,当年英姿飒爽的叔叔们都已头发花白,胡须花白了。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已经挥洒在他们当年战斗过的热土上。
那记忆里的笑容,那熟悉亲切的面容、声音怎么能够让我忘怀?父亲的喜悦不亚于一个孩童。只是父亲身体不好,已经没有能力出远门去看看当年培育了他的热土,他奉献了青春,洒过热血的城市了。在他的垂暮之年,他所有的记忆都和他的军旅生涯深深地相联系。
当年,父亲也是放弃了留在南方大城市的繁华,自愿转业回家乡。同时又放弃了家乡开放城市的挽留,荣归故里。说实话,条件的简陋无法和在部队时相提并论,让自小在南方海滨城市生长起来的我们适应了很久很久,就仅仅因为它是父亲从小出生长大的县城。叶落归根,叶落归根,它让父亲一颗漂泊的心终于尘埃落定。父亲却从不言悔,克服了很多困难,依然在简陋的条件下奉献着自己的余热。让家乡旧家换新颜,城市也在不断地更改新貌。
所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我父辈的您们努力的汗水做铺垫。也许,这就是被叫作军人的您们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哦,我父辈的人,如果可以拿起笔,您们都会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深深浅浅,不仅仅是在路上,它还刻在我的心上。
就让我以这首短短的小诗为尾声,为我父辈的您们,深深地——敬一个军礼!
那年 那辙
撵过雨中的泥泞
撕开尘封的历程
刷出闪亮的痕印
走过千军万马
叱咤战火风云
从太湖之滨到燕赵大地
从秣马北国到砺兵丛林
一路军歌写军魂
不是将军胜似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