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信息化赋能发展教联体建设2023年工作总结
(2023-12-06 16:10:57)分类: 小学管理 |
五校共建教联体
——黄陂区信息化赋能发展教联体建设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以办学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动教联体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良好教育生态,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情况
横店临空小学为牵头校,与蔡店小学、华师附小恒大龙城小学、滠口二小和前川六小共同组成信息化赋能发展教联体。
3月31日,区教育局基教科周满珍科长、教联体成员校校长及相关负责在横店临空小学开展“信息化赋能发展”教联体启动仪式,交流方案。活动中,首先由牵头校长介绍工作方案,拟设工作目标,然后由各校校长介绍本校信息化现状并结合学校实际交流工作目标,为具体工作实施奠定基础。
4月7日,教联体各成员校负责人、数学骨干教师齐聚前川六小,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共享优质资源
5月15至5月19日,为提升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为数字化转型奠基,在区局的组织下,教联体各成员校负责人赴杭州、绍兴、上海参加浙江大学项目化学习-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发展论坛活动,听取专家信息化创建经验,并观摩名校数字化转型建设成果,与专家、各校校长交流。
6月12至14日,黄陂区开展2023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精品课评比区级决赛,临空小学为小学语语文高段赛点,通过学校云视频平台,对小学语文高段精品课赛课进行全程直播。
9月4日,华师附小邀请区教研室杨明清老师开展讲座,就“五项全能”赛事的参赛细节予以指导,教联体学校参赛教师参与。
10月10日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课例展示活动,教联体学校组织学科教师参与活动。
10月12日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小学语文课堂教研活动。(课例展示+专家评课),教联体学校学科教师参与活动。
10月13日华师附小武汉华大教育集团(华师附小-附属航天龙城小学)督学活动线上直播,信息赋能教联体学校线上观摩。
10月26日横店临空小学与广埠屯小学和平分校联合教研(三四年级数学研讨课)。教联体学校线上观摩。
11月17日横店临空小学横店临空小学一二年级无纸笔游园测评活动线上直播,信息赋能教联体学校线上观摩。
三、工作措施
(一)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整理教联体试点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发展应用进行系统梳理,统筹可利用资源,发挥各成员校信息化现有条件优势。
2.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发展条件,根据试点校发展目标,从硬、软件方面,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办学条件。
3.推进试点校乃至区域内义务段学校信息化功能室、设施设备、应用平台的开放共用共享,向均衡发展迈进。
(二)建立完善教师信息化培训发展机制,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的教师。
1.加强教联体试点校师资培训,重视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培养。加强广大教师信息化培训,特别是从信息化技能方面,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2.培养信息化骨干教师,重点培训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信息化能手,开展网络授课、网络教研,在学校信息化发展中起到引领、辐射,发挥传帮带作用。
3.发挥名师工作室、智慧校园作用,与信息化发展相结合,推进信息化与学科融合,推进教联体试点校信息化管理,促进信息化赋能发展。
(三)建立完善教学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加强各级各类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1.深入推进各级教育云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武汉市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省级、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资源平台,以及刚建立的武汉市教育大数据中心,利用和挖掘优质资源。
2.继续加强“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建设。利用教联体牵头校现有的“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平台,引领各成员校加入平台建设,充实本区域优质资源,实现本区域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3.深入开展网络同步教研活动。利用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在教联体内开展区域性网络同步教研、科研,提升教师教研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逐步推广到全区,探索网络同步教研机制。
4.加强建设学校视频新媒体SAAS云平台。充分利用教联体牵头校正在建设的SAAS视频云平台,实现教研课、优质课、教研活动、德育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视频的共建共享,全面服务学校教育发展。
(四)建立完善信息化赋能发展考评机制和保障机制,力促教育信息化长效发展。
1.建立完善教联体试点校信息化发展的评价考核机制,制定考评目标,明确考评要素,为全区域推进信息化赋能发展奠基。
2.建立完善教师信息化发展的考评机制,将教师信息化发展水平纳入个人专业发展和业绩水平考核范围,进一步优化教师考核机制。
3.建立推动信息化赋能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保障,加强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长效发展。
四、学校优质发展进步与成效
通过信息化赋能发展教联体建设,五所学校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全面优质发展。
1.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武汉教育云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立校级平台,在校级平台里课程社区、牛视云平台上传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2.信息化赋能课堂教学,开展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从典型案例的打造开始,结合精品课、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等活动,构建信息化应用场景下的教学模式。
3.信息化赋能教师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师开展智慧教研活动,探索实施符合各校校情的智慧教研模式。
五、工作不足与反思
1.本学年各学校各类各项活动较多,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充分,联校教研活动开展较少,在提升教联体的整体教研水平上参与的老师覆盖面较小。
2.在信息化赋能学生发展上,智慧德育探索实施中对于学生成长评价系统建立不够完善,如学生画像。
3.信息化赋能学校管理上将信息化应用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还不够,没有形成校园物联网。
4.全面整合学校信息化各项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工作还要持续推进。
六、下步安排
牵手才能同行,联合才能共享,互助才能共赢。今后五校之间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目标,丰富教联体形态,突出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形成教联体建设合力。五校联手,抱团成长,勇创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联体,实现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共同体,展望共建共赢的曦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