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2
(2023-04-04 10:03:54)分类: 中考复习 |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地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地,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5.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4分)
“我” |
外婆 |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快乐地与“我”交谈 |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
生病去世 |
16.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3分)
17.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6分)
(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赏析)
18.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意。(4分)
16.【答案】外婆给了“我”很多爱,可是“我”每次路过外婆家门口却没有走进那个小院看外婆,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外婆拜年,外婆还记着托母亲给“我”和孩子带压岁钱,可是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理解语句的含意,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找出“我”感到“亏欠”的信息。“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甚至我成年后……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等语句写出了“我”对不住外婆的地方。
17.【答案】(1)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答出一点即可)写出了老人的苍老和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做铺垫。(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外婆的问话比作“一根细针”,写出了“我”内心的疼痛,抒发了“我”的内疚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第(1)句“老人佝偻着身子”属于外貌描写,“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是动作描写,写出没有人理会外婆,凸显了外婆的苍老与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做铺垫。第(2)句将外婆的问话比作“一根细针”,针容易伤人,刺痛了“我”的内心,抒发了“我”的后悔和内疚。
18.【答案】外婆的慈爱就像桂树的清香一样留在“我”的心间。要珍惜拥有的东西(或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意的能力。作答时应扣住语句中的关键字词,结合语句所在位置,以及其与前文、文章主旨、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理解语句含意。“桂树飘香”,让人沉浸其中,外婆的慈爱就像桂树的清香;“不幻想来日方长”写出要珍惜拥有的东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雪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
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東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仲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
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5.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景 |
偶遇老太太 |
画像被发现 |
老太太画花 |
得知其年龄 |
我的心理 |
|
|
|
|
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18.第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5.好奇
17.(1)瞄是儈偷看的意思,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老太太俏皮的年轻心态,为后文老太太向我主动询可我是否在画她作铺垫。
(2)“扫”是粗略地看的意思,这里指老太太迅速地看了“我”的画,生动表现出她对我画作的不以为意和不服气。
18.老太太画的花;老太太的心未与年俱老,像花一样年轻;深化主题, “我”的愿望是希望像老太太一样,永葆身心年轻,八十八岁笔下犹有花开。
【解析】15.本题考察的是根据具体事件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这类题型要注意文中是否出现过相应词语,如有,可直接用文中语句作答或适当改写;如无则需要自己概括,概括时要注意审题,文中问的是心理变化,就不要概括成行为或者其他方面的变化。
17.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字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作答时可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画线句中的“花”表面上是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实际上是指老太太那美丽如花的年轻的心态;也表明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本文考察的是词句的含义,这类题型与标题的含义异曲同工,同样是从浅层到深层、从具象到抽象的思路作答,最后落脚点一定要是情感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