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词到全文阅读答题力26节》(何捷老师)
(2023-01-16 16:27:43)分类: 它山之石 |
一、解释词语可以如何做?
在阅读答题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类题型,就是让大家来解释某个词语的意思。比如:“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问你,“终于”是什么意思?
理解——解释
解释词语,往往是让我们结合具体语境来说一说。
1. 这个词大概是什么意思?
2. 这个词大概是怎么使用?
3. 这个词大概是有什么好处?
最好的解释词语的方式:
查证——查找辞书——查证它的出处(这个词出自哪里)
出处的查证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词语。比如,“叶公好龙”这个词语,就可以查证出处。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请解释这里“懦弱”的意思。
1. 联系上下文,我们不仅要联系这一句之前的内容,也要联系这一句之后的内容。
当我们联系上文,就知道“懦弱”的意思是胆小、抬不起头、灰心丧气、胆小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
联系上文——联系生活——联系下文
具体操作方法:
(1)原词理解
(2)送回句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3)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理解
(4)举出例子理解
二、比对词语怎么做才好?
原题中,有一个词,他可能会提供另一个词语,让你用原文中的词语和这两个词语进行对比,哪个词更好呢?
比如,“王大伯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了。”绘声绘色和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相比,哪个更好呢?
《猫》“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请问,使用“屏息凝视”到底好不好?
答:使用“屏息凝视”特别凝练,而且还能让人感到动感十足,很有画面感。
《记金华双龙洞》“贴”能换成躺、黏、碰、靠吗?
问你可以吗?哪个好?
答:这些词都是“贴”的近义词,将这些词放到原文中去读一读,注意意思有没有变化。
【知识梳理】
1. 判断他们都属于意思相近的词
2. 将其放在语境之中,逐一比对
3. 体会他词和词之间的差别
4. 原词或者你选择替换的这个词到底优势在哪里
例如,选择“贴”说明作者在船底躺着的姿势;说明这个姿势的重要性;写出双龙洞空隙狭小的特点;这个词很有动感,让人像似亲身体验。
做出对比之后,千万不要忘记说这个词的优势在哪里?
对比词语怎么做?
关注对比词,能否替换
放回原句,逐一比对
找到差距,做出选择
说出优势。
三、欣赏词语该从何下手?
针对某一个词进行欣赏时,说说它好在哪里?
词语的形式好看,词语的意思好看,词语的好用
三下《火烧云》“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问: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一、先归类,发现这类词都是些颜色的;
二、关注比对,比如红彤彤和金灿灿是同一类,都属于abb式;半a半b句式;物件+颜色句式;
三、意思好看,这些词写出了什么,让人感受到什么?
(写出了色彩变化多,色彩变化快,色彩极其丰富,让人感受到天空的火烧云蔚为壮观,应接不暇。模仿积累——词汇积累——灵活使用)
归类精准判断这些词;
说出词,样子的好看;
说出词,意思好在哪;
写出了什么,让人感受到什么?
主动积累词,未来可以如何模仿在自己写话中运用。
四、使用词语究竟怎么办?
比如,请用某某词造句。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个词所描述的现象吗?
四下——《白鹅》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竟伸过颈子来……”
请你用“傲慢”造句
答题步骤:
第一步,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词的意思(解释词语,用拆字的方式)
第二步,回扣原文,在原文中去理解这个词
第三步,联系现状,举出例子。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答题的时候要尽量抓细节,用三组词语描述。
日常阅读中,要注重积累,要清楚词的读音,辨析清楚词的字形,多查证词的字义。
词语积累(随文积累,有意识积累,陌生词语积累,优质词语积累)
例如,课文中的语文园地中的词语盘点等。
关于词语的四类考题
1. 解释
2. 对比
3. 欣赏
4. 使用
五、关键句要怎样确立?
关键句: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最为中心的句子,其他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
考题:
1. 用横线画出这几段的中心句;
2. 短文围绕哪句话展开,并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如,四下《白鹅》第三段。
问:如果让你画中心句,你会画哪一句呢?
通读全文——归并——确立中心句——确证验证——说出他的好处
简洁的中心句——很直接——很集中
六、深刻句要怎样理解?
深刻句:含义非常深刻的,在全文中对表达意思,讲述道理与人分享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三下《美丽的鹿角》第7段
问:如何理解这句话?
1. 读懂原句;(用自己的话再把这句话说一遍)
2. 原文回扣;
3. 含义获取;(就事论事)
4. 含义拓展;(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不仅仅服务于这个故事,他还对其他的人与事,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在生活中……既要在意形式美,更要在意使用之美)
七、优秀句要怎样欣赏?
秀句:也许是含义深刻,也许是表达技巧比较高,也许是全文中位置重要,总之就是这一段话,这一篇文章中熠熠生辉的句子。
关键句——确立、找到
深刻句——理解
优秀句——欣赏
《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请欣赏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 读懂写什么?(一一对应的读懂,细致准确的读懂)
2. 说出好在哪里?(说出他的优势)
把句子送到原文中,放回语境中。
好在他的思维敏捷,瞬间做出反应
好在体现出了杨氏之子不卑不亢
好在话说的非常周到,极其匹配
3. 更上一层楼
说出这句话的优秀在更大的环境,更大的主题,更大的背景,更大的写作目的中,它的独特好处。
八、难懂句要怎样解惑?
难懂句:难懂的句子,当我们解惑之后,它的积累意味,它对我们的帮助推动作用会显得更加的明显。
五下《手指》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是在算不上美。”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步骤:
1. 粗读;
2. 反复读,琢磨四件事(为啥写,都写了啥,你想要表现啥?最终表现了啥?)
写了大拇指的各种功能,大拇指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写了大拇指功能特别强大。表现出特别能干,但是外形不美,最终表现了大拇指的朴素之美。
正话反说式的幽默。
九、句子的意思怎么归纳?
五下《草船借箭》
问:请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题步骤:
1. 答题先锋队(关键词要先解读)
2. 如实归纳(说句子的原意)
3. 拓展归纳(顺势提及句子背后的故事,将这个意思放回整个故事之中)
4. 自主归纳(从这一句话中,我有哪些理解,从这句话中,我获得了什么启发,收益了哪些道理?个性化理解)
读写同整,读写并进,读写共同发展
十、段落的意思如何归纳?
四下《颐和园》第二段。
答题步骤:
1. 找中心句——中心归纳
2. 读一读每句写了什么,读一读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的?(长廊的位置,大致介绍,补充叙述,写了自己的感受)
3. 提取关键词,串联,删除局部,简洁很重要
当你发现这段话中,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能够拼凑起来时,也可以成为段意时,不妨直接选用。
有名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让人感觉真美呀,走在长廊神清气爽。
十一、全篇的意思怎么归纳?
四下《颐和园》
问:怎么归纳全篇的意思呢?
1.用段落串联归纳全篇;
2.自由归纳,自由读懂全文,自由读出文中的内容,留下自己的感受。
在尽量简洁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自由发挥。
3.小标题归纳;
学习不要孤立,学习应该前后关联。特别关注语言的简练,相当留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串联。
十二、内涵的意思怎么归纳?
六下《为人民服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答题步骤:
1. 要找到出处
2. 读懂原意,通篇去关注;借古通今
立论——博古,引用古文——通今,解释今天的生死观——例证,得出结论。
3. 联系全文,读懂它的全意。
4. 适度拓展说出他的全部深刻的意思
5. 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十三、情感体会不出怎么办?
六下《匆匆》第一段
答题步骤:
1. 要从形式上去体会;
2. 可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3. 写作背景体会;
4. 联系自己的体会;
特殊的写法——问,联系追问,只问不答,让读者体察。
十四、情感抒发空洞怎么改?
五上《桂花雨》
1. 关注原文细之又细的描述(人物语言的描述,动作描述,环境描述)能够帮助我们在理解作者如何抒情,表达他的抒情技巧时变得不那么空洞。先回顾原文,引述原文,结合原文的部分描写片段来分析。
2. 联系自我的描述;
3. 寄托奇妙的意向:雨(既精致又重要,是重要的抒情的依托)
我们可以引述原文中一些细之又细的描写,一边引述一边做我们的评论;
特别是文中那些对自我的描写,我们也可以比对关联;
还能够从雨中找到意象之美,你就更能抒发出藏在这一意象之下的深层次的情感。
十五、情感表达出彩怎么做?
五上《慈母情深》
1.语言的精彩直接能够带来情感表达的出彩;
对生活有感受;对文字有热爱;对写作有追求;
2.形式上出彩;对话是一句一行的方式写,这种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短促,环境的恶劣,家境的贫困。
十六、情感表达套路怎么破
《珍珠鸟》
1. 读懂原文
先带着一种怀疑的心态,不随大流;
2. 找准陌生
流泻的过程,从生活源头入手——抓住信赖——逐渐增加——完全信任
3. 善于归纳
关联原文中重点片段(源头是什么?信赖增加的节点是什么?)
不断加入自己的体会
自然而然的抒发情感,伴随生活场景
十七、记叙性文章解读重点如何把握
教学文体
1.记叙性文体:
三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记叙的顺序:冬秋夏春,有顺序就有条理,有条理就很清楚,把握顺序文章的基本脉络线索,你就能把握住。符合一种儿童的逻辑,制造矛盾的方法。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心急的人往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记叙的视角:
描写性文体:
说明性文体:
议论性文体:
十八、描写性文章解读重点如何把握
《两茎灯草》
写了什么?写了一个非常小气的人
写出什么?写出了严监生吝啬的特点
如何写出?环境描写,注重人物的出场顺序描写(大侄子——二侄子——奶妈抱着他的哥子——赵氏)非常重要的先写,但却不是答案。毫无意义的后写,但却是最重要的。
大处落笔:写了什么,写出什么,如何写出?
小处琢磨:细节的描写
描写类的文章:工笔细描;挥笔写意
十九、说明性文章解读重点如何把握
《太阳》
1. 把握用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2. 把握准确性
3. 把握趣味性,让读者了解认识,让读者亲近喜爱
4. 把握它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十、议论性文章解读重点如何把握
《两小儿辩日》
提出自己的观点,两人观点不同,说出自己的理由
论点明晰,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论点很鲜明,各说各话,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
论点,鲜明
论据要注意多多益善,充分为好,各个方面左右要协同,全方位提供论据
论证,自己的逻辑要严密。
二十一、辨析优劣类题怎么应对?
问:请问文中“翻翻”替换成“摸摸”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北京的春节》“彩排”换成“排练”好不好?
1. 直接判断优劣(有鲜明的观点,用上彩排这个词才叫好,替换成排练不够好)
2. 解析词语本义(有字典范式)
3. 还原语境解释(有文艺的关联)
4. 单词解释,就是就事论事,千万不要孤立的解释,要把他送回语言环境中,送回原文中。二者缺一不可。
5. 替换劣势阐述(有对比的思路)
6. 回扣问题(亮出观点)
开始亮出观点——扣题总结成词——中间有对词语的辨析和解释
二十二、分析说理类如何应对?
《鸟的天堂》
文中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认为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1. 在理,先引用原文
2. 分析
3. 说理,和原文联系
寻找原文,说出它的位置——自己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找到联系的原文,自圆其说——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和喜爱。
优劣对比,分析说理,都要有自己观点的梳理、阐述,要记住扣题来说。
不要自说自话,不要孤立的自说自话,一定要引述原文。
不但要引述原文,还要有个性化梳理,一定要有总结成词。
二十三、判断评价类题怎么应对?
文章划线部分的观点,你认为这样对不对?
文章中你认为“成林”和“爸爸”谁的观点是对的?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
《威尼斯的小艇》
1. 判断评价
2. 评价的角度
3. 扣紧原文
4. 再次做出判断
先亮出我们的观点(新时代的考察,对错皆可,关键在理由)——评价的角度(写法角度,读者角度,表达效果,原文语境)
二十四、漫谈感受类题怎么应对?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阅读完这篇文章,此情此景下你想做些什么?
面对这样一种事件,你有什么感想?
五下《刷子李》:
你对刷子李的技术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刷子李技艺是否高超?
你想对刷子李说什么?
读完刷子李,你留下怎么样的感想?
答题步骤:
1. 自由表达(说出你的心里话,最直接的表达出你的感受)
2. 感受的生发点(回扣原文找感受,由事件可以生发,由文中的语言描写可以生发,由细节可以生发,由自己的心思或文中人物心里所想可以生发)
3. 最后再次抒发我们的感受
二十五、实践运用类题怎么应对
阅读完本篇文章,你想怎么做?
阅读完本篇文章,请你做一件事,你有什么计划?
阅读完本篇文章,请你做一件事,这件事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请问金华的双龙洞游览设计一个导游图
1. 先出示行动实践内容
2. 写出你的行动(说出缘由,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来定)
3. 写出设想的原文依据(将自己的设计和原文中的依据相关联)
4. 写出依据行动之间的联系
有创意,有原理
二十六、拓展延伸类题目怎么应对?
辨析优劣——相对于字词
分析说理——相对于语句和篇章
判断评价——考察你的判断力
漫谈感受——触及你对文本的体察体验
实践运用——不能草率应对
拓展延伸——综合素养
《宇宙的另一边》
1. 先简单写好这个,做个了断
我上楼——他下楼
我收作业——他放书包
我看星空——他看窗台
2. 写好相关的延展
所谓相关,就是你所延展出来的内容要和原文有关(首先要读懂原文,一一对应)
字词的理解与解释
句子的检索与分析
意思的归纳与概括
情感的体会与表达
问题的阅读与把握
题型的解读与应对
要会知道 要能领会 可以应用 可以进行鉴赏 可以评价 还要创造。知道、领会、应用、鉴赏、评价、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