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横店临空小学“三环互动教学模式”流程简介

(2021-09-02 14:28:07)
分类: 课堂教学

横店临空小学“三环互动教学模式”流程简介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学习”。课标还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的”。

我校在此背景下,分学科探索并构建三环互动教学模式所谓三环,即一堂课中要包含“课前自主习,课中双向互动课后拓展巩固”以上三环节“双向互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层面的“目标引领—自学指导—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点拨拓展—训练反馈”;二是学生层面的“明确目标—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发表见解—迁移应用—巩固提高”。“三环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满足了新课标对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即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目标。我们尝试通过此教学模式的构建,打通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相对独立封闭的状态,推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自觉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性原则——创设挑战性问题、探究性情景

    合作性原则——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组织者,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所有学习参与者自由发表见解;应利用预设和课堂生成的恰当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

    开放性原则——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

    认知结构动态平衡原则——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其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使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即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基本流程

第一步课前自主学习
    指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根据学科课时目标确定

    学生课前完成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做好自学笔记(这主要针对中高段,对低年级来说,适合课中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有序的自学)。自学要求基本上要符合三点:其一、了解所学的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提出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其二、根据书本所给的材料或学习内容,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三、把自己的想法同最近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疑问是否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自学,完成前置作业,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关注点: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第二步: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对学生课前自学任务的验收,该工作用时一般不超过五分钟。通过验收,教师初步了解学情,为引导工作打下基础。通过验收,教师知道学生哪些知识已经学会或者尚有欠缺,知道学生还需要什么,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必要准备。

接下来是小组交流环节,要求学生把自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疑惑提出来,特别要多关注中差生,多让他们说,这样就可以把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暴露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交流、总结,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要给学生自由、空间。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充分体现自主学习。

互动合作学习是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方法方式,必须让学生明确“共同任务”及自己承担的责任。明晰任务后,以小组为单,合作探索,可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组间交流、师生交流;可以在座位上、黑板前,可坐可蹲可站可走动可下位。尽可能让学生拥有广阔的互动合作空间。

 教师关注点: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2.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3.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

5.在引导学生更正时要提问优生,他们就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差生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教师要做补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正确完整,严密无遗漏。

6.指导学生运用时,要引导学生多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形成能力。这样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三班级反馈展示

小组交流之后,无论是学会的还是没有学会的小组都要在班级层面进行交流。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表明,经过小组的初步研讨,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会大大提高班级研讨的质量。班级反馈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交流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

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不同小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全班学生加深、补充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文化。虽然学生的经验有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点不比成人差。由于学生的讲解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知识的理解溶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的讲解既生动,又易于其他学生理解。

学生把学习中的信息反馈给相关参与学习的人员,或指导学习的老师,让反馈的信息成为下一步学习的起点,也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反馈的渠道,不仅仅是课堂,作业、检测都是对学习效果的有效反馈。 

教师关注点:

1.明确“反馈内容”,留足时间保证。围绕当堂目标精心设计当堂反馈题,注重选准训练内容,力争以一当十,提高当堂反馈的效度。确保留下15分钟以上的课堂时间用于“当堂反馈”。 

2.教师预计的展示“话题”主要内容可有:反映重点内容的典型问题;合作学习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具有一定探究意义挑战问题。基本原则是:自学中能够解决问题不展示;超出学生解决能力的问题不展示;凡是学生或部分学生在自学环节自主解决不了,但经过全员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展示。

3.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多边互动的过程,既是自学、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深入理解和进一步提升。主角是学生,学生将自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收获传递出来外显出来,问题呈现出来暴露出来,使当堂知识得到梳理、丰富、矫正。

 

第四步:当堂检测训练

   通过训练发展学生能力。当堂训练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强化。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形成能力。练习题要有层次(分难、中、易),使优中差生都有事,解决优生吃不,差生吃不的现象,做到保底不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关注点:

1.对所学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尽可能精练,不能盲目练习,重复练习更不能搞题海战术。练习的目的是熟练掌握知识点,有能力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提升、拓展练习为主,练习适宜当堂完成。 

2.实行“三不”训练,提高反馈信度三不训练原则当堂反馈实行教师不指导、学生相互间不讨论、也不准抄袭。


第五步:课下巩固拓展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3.教师编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
    4.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
    5.教师再编制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
    6.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

 

 尚待解决问题

    1.课堂上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环节

    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教学情景之后,就让学生按照导学案或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互动。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先自主学习,对知识点还没有了解和熟悉,就开始小组互动,其交流效果是低下的。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小组合作互动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有些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互动。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没有交流价值,小组讨论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三是忽视了对学生小组讨论方法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教师没有及时参与学生互动

    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并非教师就要游离于学生之外。有些课堂上,在学生互动时,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或看教案,或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互动起来之后,教师就没事干了。实际上,在小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察,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师生互动中存在不均衡现象

    有的教师虽然在导学过程中,实现了互动,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调动的却是少数同学的积极性性。教师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往往愿意同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强、自信心强、胆子比较大的同学进行交流。因此,一节课中好的学生回答次数很多,而差的学生倍受冷落,无人问津。在部分尖子生争先恐后的答问声中,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往往就成了“被遗忘的人”。

    5.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不讲

    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横店临空小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拾句
后一篇:破蛋遣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