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预 习 学 案
(2011-09-13 19:02: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阅读教学 |
初 一 语 文 预 习 学 案
课 |
|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四、质疑交流(学习贵在发现!)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五、迁移延伸(学为我用,提升自我!) 1、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2、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预习检测: 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并展示。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
预习目标 |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气魄。3、标划并识记字词。 |
|
重点难点 |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
|
预习方法 |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强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 (2)通过“读──诵──悟──品”的四步进行学习。 (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培养感情,品析诗歌的语言 |
|
|
||
学法指导: 一、过关预习 1.生字注音
2.相关背景: 二、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 时代背景的把握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4, 调节自己的感情。 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三、合作释疑(会学习、会合作,定会成功!)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
||
当堂达标: 【类文品读·黄河颂】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 ) 繁衍( ) 缅怀( ) 泛滥( ) 蹂躏( ) 2、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参考答案) 1、略 2、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 4、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
|
|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