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水平评价探索
(2010-11-09 09:47: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题综合 |
我们把目光放远,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进行省级实验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形式与水平评价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还在全省小学语文评价研究会得到了交流……
具体表现在: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实施的以激励、诊断为目的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在具体实施中又从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两个方面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层次进行。
1、课内评价策略:
★典型引领法:
这是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树立学习榜样产生示范带动效应的办法。这种办法常用于综合性学习的阶段性小结,通过此举,一方面对一段时间内的学生活动进行了总结表彰,发现培养出学生身边的榜样,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把综合性学习引向深入。
如高年级《古诗词朗诵》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将所学古诗词按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写事的分类汇集在一起;然后以分类组成学习小组,搜集古诗词相关的资料,拓展延伸到课外搜集现代诗词、儿歌进行比较诵读;在小组交流,品味、欣赏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怀,领悟其妙处。活动中,选取小组发言人现场示范,作诗词歌赋欣赏发言;最后小组组织进行再创作。
★实物激励法:
比如低段:教师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一般会把“小红花、笑脸、贴画、五星”等实物作为奖品发给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引领。评定采用等级制,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有多种。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星级制。评价可用得星的数量表示等次;也可以每次画一颗星,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等次,比如参照红绿灯的含义,绿星表示“顺利通过”,黄星表示“小心通过”,红星表示“停步反思”;还可以每次画一个圆圈,让学生画大笑脸、微笑脸或严肃脸,用不同的表情、心情反映不同的学习状况。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过红绿灯”:设计一张表格,每个学生(写姓名或贴照片)一栏,栏中列出主要的评价项目和月评结果,用红、黄、绿三种颜色表示“过关”情况。 “夺星擂台”:每个学生一个立柱,每个月每个项目五颗星,每个学期评五次,连续记星,比比谁的“星柱”长得高。 “闪烁的圣诞树”:给每个同学画一棵圣诞树,用各种颜色的星表示不同的评价项目,在教学过程或展示活动中获得了星星,就贴到圣诞树上,比比哪棵圣诞树上星星的种类齐全、数量多。
★
这是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开辟展示园地、创新展示途径,定期交流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的一种评价方式。利用此种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随着年级的升高,园地会从个体成果展示发展成为班级集体展示,展示交流范围渐广、影响渐强。
2、课外评价策略
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利用书面交流、配套活动、社团引领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学习活动的策略。
★书面交流法
这是一种为弥补课外缺少现场交流评价的不足,教师利用学生书面作品、通过简短的书信、卡片、纸条等简捷方式进行书面交流沟通的方式。
比如高段: 教师更多地采用灵活、人性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一般会采用简短书信、卡片、纸条、表格等媒介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有条件的教师还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交流评价)。这种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尊重、学生个体的特别关注,师生感情的交融,利于形成双向沟通交流的有效机制。
★活动带动法:
它是教师在课外通过加强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家庭生活、学校活动、社区实践等活动类的联系,实施活动中评价、带动中成长的评价策略。
比如高段: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社区活动的策划、组织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鉴定。在此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推荐、指导,负责把综合性学习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推荐给学校或社区的活动组织委员会,让学生在教师的高度信任中实现发展与进步。如在进行《街头的文字》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去观察标语广告和各种标牌、进行摘录和拍摄,收集社会中规范运用汉字的情况,了解有关汉字的变迁、书写的情况;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成果虽然是稚嫩的,有的可能经不起推敲。但若我们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呈现给校园、社区,一定会促进周边环境的规范用字及学生的研究热情。
★社团引领法:
教师在课外通过组织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社团来吸收不同的学生加入,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认可与引领的评价方法。
(二)终结性评价
★笔试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去写、用笔去画等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的方式。
方法:为了改变传统的考试形式,推动评价内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学习内容开放性、综合性、实用性,正确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探究,我们在考试命题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教师一般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主题、一种情境、一个话题、一种样式、一种语文体裁让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来完成。
★口试
★观察
★量表
附:临沂胜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年级)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
评价内容 |
评 |
评价结果 |
|||||
A |
B |
C |
D |
自评 |
组评 |
师 评 |
|
活动 完成情况 |
按时完成全部任务 |
完成主要任务 |
只完成部分 任务 |
没完成任务 |
|
|
|
参与 活动态度 |
活动过程表现积极 |
参与但表 现不够积极 |
勉强参与 表现一般 |
对这次活动 敷衍应负的 |
|
|
|
独立 活动能力 |
能独立完成小组 分配的个体活动任务 |
能较好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
难以完成任务总是需要别人提醒 |
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
|
|
|
资料 收集情况 |
能很好的通过各种 途径搜集并处理资料 |
能搜集并合理 利用部分资料 |
能收集少量相关信息 |
无法收集任何相关信息 |
|
|
|
成果展示 |
收获大,资料整理质量高(整洁,美观、实用、版面设计独特) |
收获较大,资料整理较认真 (整洁、美观) |
有一定收获, 资料整理一般 |
无任何收获 |
|
|
|
活动 收获 |
|
||||||
小组或 教师观点 |
|
★足迹
方法: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收集的是学生关于综合性学习的一系列归类整理的资料、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学生最优秀、最满意的代表作品(这可展示学生的特长);也可以是原始作品、过程性作品以及最终作品(如仿古诗文创作的初稿、修改稿及完成稿);还可以是学习评价表(学生的进步或不足,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成长记录袋内的内容首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交给老师查阅。这一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
★量化
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他的发展不仅有赖于师生的努力,更依靠于学校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对活动主题的评价、对活动反馈课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
附:临沂胜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校评价表
评价指标与分值 |
评价标准与要求 |
得分 |
||
A级 |
B级 |
C级 |
||
教师 方面 (50分) |
主题选择 (10分) |
选题范围(5分) |
教师能活用教材,注重课内外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
|
选题角度(5分) |
课题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和本地实际,选择有价值、可操作性强、学生感兴趣的题材 |
|
||
主题设计 (15分) |
目标明确(3分) |
能符合课标和年段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表述准确,计划性强 |
|
|
思路清晰(6分) |
活动有计划,有落实,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成序列,过程详实 |
|
||
方法多样(6分) |
方法灵活、有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
|
||
过程监控 (25分) |
跟踪指导(10分) |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辅导认真及时 |
|
|
过程记录(5分) |
记录及时、清晰,注重问题分析和学生学习过程反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
||
资料整理(10分) |
注重收集分析学生研究过程的动态的、真实的、完整的记录 |
|
||
学生 方面 (50分) |
|
情感态度(5分) |
能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富有创新精神,主动与他人交往,有与人沟通、合作的愿望 |
|
组织策划(5分) |
能围绕活动主题建立学习小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凝聚力强,作用发挥好 |
|
||
资料搜集(10分) |
信息采集途径多,记录好,资源利用率高,能亲自参与,善于动手动脑自主获取知识,能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及时记录 |
|
||
信息筛选(10分) |
善于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分类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灵活运用到活动中 |
|
||
成果展示 (20分) |
形式多样(10分) |
|
|
|
特色鲜明(10分) |
能综合分析梳理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提出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
|
一年来,我们从环境的营造、目标的制定、资源的开发、模式的构建、评价的实施等五个方面来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初步构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在实践层面上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变得更具操作性,使老师和学生认识与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目前,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在逐渐成为我处语文教研活动的“新宠”,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师生共同设计的一系列适合小学各年段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正逐渐走进他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们尽享语文学习的快乐,让我们的语文变得生趣盎然,让校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真正实现——语文为生活服务,生活因语文精彩。
教师方面: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很强的生成性。高效率表现为,教师参与几次活动后,就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成效的语文综合性活动;生成性表现为,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学习有关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是“活动”理论和策略,他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只是模仿别人,而是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大胆创造,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完善着我校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
(1)专业素质发展
(2)教学技艺提升
学生方面:
(1)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5)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相关调查中反映:各年级学生人均收集和阅读文字资料都不少于3万字,人均收集和拍摄的图片资料都不少于4幅,人均上网查阅资料次数3次,人均参加社会实践次数不少于1次,人均创作文章或其他书面作品达10篇,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作品。从上述数据反应学生无论是学习过程的体验,还是学习效果的体现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学生在经历多次的学习体验后,已逐步养成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进行自我反思,每次活动学生都能用一句话概括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中最大收获以及不足之处,并对同学和老师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说明综合性学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吸引了学生,唤醒学生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翻看着师生们一步步留下的坚实的脚印,我相信,综合实践活动早已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并且正在悄悄的发芽长大,终有一日,必将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