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消极影响的分析
(2009-08-08 11:29: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班主任 |
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消极影响的分析
班级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关键因素很容易被忽视,这就是班内非正式群体对班级产生的消极影响。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由学生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小群体,国外称“隐形组织”。这些小群体没有定员编制,其成员性格和爱好基本一致,各成员没有明确规定的权利、义务和分工,其活动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成员的某种需要。非正式群体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引导的好,它可以成为班集体上进的阶梯,如果忽视它,可能就会成为班集体涣散的腐蚀剂。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如果没有得到班主任的重视、引导和教育,就更谈不上引导和利用小群体,最终导致其负面作用澎涨,阻碍了良好班级的形成。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当代中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形成,希望挣脱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理,但面对复杂的社会,又迫切希望获得友谊、经验,以满足自己的归属需要,这样非正式群体就产生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许多新困惑,需要这样一个群体共同探讨问题,倾诉心曲、解决困惑。这是小群体存在的重要因素。例如我校A班出现了以苏风、刘阳为首的和以马涛、牛勤为首的非正式群体就是这样形成的 。苏风、刘阳与社会青年来往,这伙学生因与外界关系复杂,结成患难性关系,借以互相维护利益;马涛等由于学习比较好,受老师重视,又与苏风等关系成为一个群体。
二、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由于非正式群体成员都是中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发展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果不加以重视,只能带来消极影响。特别是像苏风这种“后进生”小群体,其成员的思想品德素质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再加上班主任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善,造成任其发展的趋势,结果导致他们滑入了不健康的轨道,给班级带来极坏的影响。
首先影响班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苏风、刘阳小群体在班内形成气候之后,经常吸烟、喝酒、打群架、上营业性网吧等,甚至强迫同学做违反校级校规的事情,谁不去就孤立谁,打击谁,非常嚣张。给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发展带来伤害,严重地败坏了班风。
其次他们不求上进,降低了班级的学习效率,使全班学生成绩下降。苏风等学生不爱学习,厌学情绪严重,上课捣乱纪律,课后不写作业,对老师抵触情绪很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严重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另一方面他们借助群体力量对学习好的学生实行打击报复,拉拢等,逼其加入非正式群体。这样使班分学风严重败坏。
更可忧的是这种偏离集体,违纪型的非正式群体,任其发展,会瓦解班级,使班级管理陷入混乱。非正式群体是自发性的,处理不妥,往往会导致其活动的盲目性和破环性。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于非正式群体的影响估计不足,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苏风等学生用“哥儿们”义气吸引学生加入他们的小群体,在行动中尽力淡化正式群体的本位思想,以自己的排外性、保密性,使班级分化成多个派别,在同学们中制造不团结的现象,使学生相互攻击,甚至打群架,苏风小群体和马涛小群体经常闹矛盾,严重影响班级的安定。他们离散于班级之外,对正式群体——班级的正常工作和发展起着很大的干扰作用,对班级产生可怕的瓦解作用,使班级管理陷入混乱。
三、非正式群体消极作用产生的根源
除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个原因以外,班主任工作的失误是造成非正式群体消极作用的重要因素。
首先班主任不重视对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不了解其类型及形成的原因。每个班级都存在一些非正式群体,有的较明显,有的较隐蔽,班主任不深入到学生中去,不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不进行观察分析,是很难摸清其存在的情况的。如有几个小群体?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各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谁?对于苏风、马涛小群体,班主任就没做这样的工作,对他们的认识不清不楚,最终导致对他们影响力的认识不足。
其次由于班主任的严重失误,对于小群体的正向功能认识不足,在班级管理中,没有保护好、激励好积极群体,中间群体偏向消极群体,对消极群体心存侥幸,工作不利,应该做的拆分、合并,转变工作没有做好。一是没有认识到小群体的正向功能,如他们的情感性、自愿性、互帮性、凝聚力强、信息传播快等特点。只凭印象对非正式群体持排斥态度,一味指责批评,不知利用其优点,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例如,对于马涛等同学,没有看到他们爱学习、喜欢体育活动,对班级的正向引导作用,而是盯着他们和苏风等同学闹矛盾这些事,每次发生事,都各打五十大板,最终把他们推向了消极群体。二是对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认识不足。核心人物一般都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有威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左右着所在群体的活动。抓好核心人物,就会带动一大批学生思想的转变。如班主任对其重视不够,没有转变好核心人物,就会导致非正式群体消极影响的扩展。例如对苏风、刘阳和马涛几个核心人物,老师工作做的不扎实,不到位,使他们对班级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三是对消极群体,教育管理控制不够。发现违纪小群体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解散。摸清情况,做好思想教育基础上的互解工作,并发动家长给于有力配合。如果班主任采取了错误的做法,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干涉他们的小群体,期望转变解散,解散工作又软弱无力,这样即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又会产生很强的负面作用。
关于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消极影响的问题,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研究,以便进一步做好班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