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钱

标签:
书信文字生命记忆蓝天白云 |
分类: 随笔杂谈 |
http://s1/middle/4c3db79anada8b4c76ea0&690
如今,时代进步了,写信俨然成了一种奢侈,但生活还是离不开文字的,只是经常换成了阿拉伯数字,而且大多是与金钱有染,与温情无关。至于那些“xx吾友,见字如面”“亲,见信如面,你离开的这些日子,思念的河流汨汨不止,如此如彼”之类“肉麻”的文字早已久别失忆,但书信中蛰伏的那种清淡,温馨的气息却从来不曾流远,匆忙的岁月中,它其实就住在你的心里,总要在时光的某个片段里,被不经意的捡拾起,于是,那山那水那时那地的景色在心中浮现,那年那月那人那物的情景在眼前漫溯,如同秋风对枫叶的回望。
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喜欢文字的心灵是智慧的,文字有醉心的美丽,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一种固执。如今,早已被疑虑侵蚀,是对文字的疑虑,也是对自我的疑虑,同样是对生命的疑虑,这种疑虑源于现实,却又如此之深刻。总在盘问:今日之文字还那么美丽,那么单纯么?没有答案,不敢有答案。自己像是一位疑心丈夫有外遇的少妇,内心总是忐忑,总在挣扎。希冀着可以寻得一个脱身的法子,可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见字如人,雁过也,正伤心,总不见旧时相识。
若说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字就是文章的血肉了。文字是神圣的,《淮南子》形容“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有了文字,社会才有了宗族、姓氏、组织,人类才有了历史,有了可以书写传承的思想感情,文章千古事,笔墨写春秋。文字者,翰墨也,关于文字的成语俯拾皆是,诸如:骚人墨客,墨子泣丝,惜墨如金,翰墨飘香,等等。而今,文字早已沾染了权香铜臭,不说方正县的功德碑,单就富豪谢根荣一件假“金缕玉衣”经专家隔着玻璃窗那么一鉴定,就轻松骗贷6.6亿,实在够骚人墨客们傻眼的了。可见,这是个燕雀与鸿浩共舞,流氓与君子同台的时代。胸无点墨者,可以舞文弄墨;道德不彰者,可以墨伐笔诛;跳梁小丑,可以粉墨登场。可怜文字,失却了生命的血肉,没有了灵魂盈怀的墨香。
曾见一些博客,文字篇篇剽窃、抄袭不说,还大言不惭,缺德不饶人的在那里胡闹,信誓旦旦,旦旦信誓,结伙拉帮,互吹互擂。殊不知,摘来的花儿,再美也不是自己的颜色。如今,就连专家一词成了名利的牺牲品,诗和文学几乎成了聋子的耳朵,装门面的摆设,成了追逐浮华名利的工具。文字和学问本应是人性中一股最纯洁的清泉,是思想和灵魂中最纯净的蓝天,蓝天白云尚且如此,可见,这个世界,人性的堕落,道德的沦丧是多么的深刻了,难怪现实中充斥着横流的人欲、物欲、权势欲、名利欲。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水楼台先得月。文字留在生命中的涟漪虽然清淡,却是长久的,文字是枯燥的生命荒原上一道靓丽的彩虹。一束灰色的信札,何尝不是世道人心的写照呢?而今,人们吃的好了,但是快乐少了;穿的漂亮了,但是情感匮乏了;节奏快了,但灵魂木讷了;权欲大了,但是梦想死了;做人精了,但是生命情感中感知的触觉慢了,准确地说,是迟钝了,麻木了。这种麻木不是生命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生在经历了凄风苦雨的惨淡经营后堆积的愁烦与苦楚,是生命机体内沉积的病斑与毒素,它灭失的是生命快乐幸福的感知,得到的至多是短暂的麻木不仁的虚荣。
时常怀念那个天才的句子:见字如面。但是,感觉如今的世界似乎是见字如钱,见字如权,见字如势的了。文字早已失去了生活的真味,弥散了生命真情的温馨,只有那些浅薄无知的记忆,还有那些人性黑色的光影,飘忽的悬浮在文字的蓝天下。生命一旦变得无知又填满了欲望,其实,就灭失了生命美丽的光芒,人世间,生命情感的温暖是任何金钱与物质都无法填补的,物质只是精神王国的傀儡,永远当不了情感世界的主人,这是不以人的欲望和意志为转移的,也不以人的地位、财产或欲望的增减而盛衰。在见字如钱的浮光掠影之下,见字如面,这是一种怎样美丽的记忆,又是怎么能够迷失的人性温馨的光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