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陌上花开。春天,床成了记忆最平淡的主题。隐约记得一句话:床是相伴一生最忠贞的恋人。沉浸在亲来戚往的年味里,感觉日子有点清淡,借着时光散漫的余暇,穷究起几本发黄的诗笺,诗无具用,但诗给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世间惟有诗人可以把平淡如水的生活勾兑成生命的闲情逸致。每逢春天,尤其是春天的雨夜,孟浩然的惜春之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会悄然入怀,诗人隐居鹿门山所作的这首小诗意境十分优美,抓住春晨酣睡醒来的瞬间风景展开联想,生动地刻画了人心普遍的对春天的怜惜之情。
诗人通过自己的听觉感受,隐喻了心中怜惜春光春色、留恋春天气息的情感。描写了一幅因春宵梦长,一觉醒来,屋外鸟儿欢快地啁鸣的春景。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天清晨。但人们由此可以展开想象,体味诗人对春天的溢美之情。诗的尾部,自然而然地由听觉感受切入联想:夜色朦胧中听到的一阵风雨声,打落了庭院里多少盛开的花朵?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花落知多少?”的设问,对春光易逝的忧虑之情油然而生,让人知悉春光难驻,胜景难留,自觉人生苦短,应当珍惜华年。
读者可以自然的想象出:诗人笔下的夜雨应该不是狂风骤雨,而是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否则,诗人就不会春眠不觉晓了。雨中,诗人进入了香甜的梦乡,醒来,初春的清晨被昨夜的雨清洗得清丽明靓,鸟儿也在枝头欢快地鸣唱。但生命的隐忧无所不在,这场夜雨,也打落了春花满枝,剪去了春光片片。此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诗人一句“花落知多少”包含了心中对春色易老的浅浅忧愁,隐含了心中对人生无奈的淡淡忧伤无奈。这首诗的意韵曲折宛转,三分流露,七分隐喻,勾起读者的无限遐思。
孟浩然的《春晓》之所以流传久远,依旧深受喜爱,除了语言白描平铺,通俗易懂,音调节奏琅琅上口之外,还因之于诗的意境朴素优美,情景交融,意味隽永,既贴近于生活,又凝结于自然。对于这首诗,心中喜爱不用言表,但也不免偶忽叹息:春眠不觉晓有人记取,而花落知多少究竟有多少人发自内心的伶惜呢?感春伤春,也算是春天的流行病,自古锦上添花者有,雪中送炭者无,秋风中葬花,白雪中怜绿者更是寥寥无几。想来,人生无奈,世事无常,不是不能,只是不堪。
说到感春伤春,自然就会想起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因这首《如梦令》的“绿肥红瘦”,以及《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和《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新来瘦”,使她在词界享有李三瘦的雅称。这首词的寓意,一直颇有争议,一些人以事理逻辑推理: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悉“昨夜雨疏风骤”?岂不自相矛盾。其实这首词的寓意,是不能用生活的简单事理去理解体会的,词人完全是语在其中,意在其外,诗人的潜台词是想表达心中无限的怜春惜花之情。
怜花诗词,均会触及风雨。如周邦彦的《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白居易的《惜牡丹二首》“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这些风雨催花的句子较易理解,但若说浓睡不消残酒有怜花之意,就不好体会了。不过,慢慢咂摸一些诸如此类的诗作,也不难理解。如冯延巳《长相思》中“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杜甫《三绝句》的“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还有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鲍君徽,字文姬)《惜花吟》的诗句“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恰可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
另外,李清照的咏红梅《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醖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更可看作是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句的自注。这首词的表面上写的虽是昨夜的疏风骤雨,翌晨,宿醉醒来,依旧酒意未消,但背后还隐藏着另一层意思:昨夜饮酒是因为不忍见骤雨催花,所以才醉不省事。间接的思考一下词人为什么“浓睡不消残酒”?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词人心中对风雨催花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惋惜无奈之情。
春光易老,人生难再,生命的本质就是寒来暑往,喜乐忧伤,顺境逆境,苦痛欢喜,跌宕平坦,坎坷曲折并存的,一切安之若素,无需把流逝的春光隐藏于伤怀的寂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一生才气横溢,却命运多舛,但始终保持着达观的精神状态,他在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浣溪沙》最能代表他这种人生态度“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诗触景生情、饱含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逆境中乐观旷达,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恰恰是苏轼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因素。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因主张政治革新,屡遭贬谪,但始终不屈于权贵,其经典名篇《陋室铭》堪称是嘲讽污浊世风,以文明志,坦承超凡心态的杰出作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表现出作者刚直不阿的品格,以及对媚俗达官显贵的轻蔑。他的另一首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亦同样是一篇乐观旷达的佳作。
真水无香,净叶不沉,人贵情真,诗贵意切。春天来了,良辰美景今犹是,陌上花开蝴蝶飞。欣赏春天,也需要一颗宁静的心,需要一汪平静如水的心境。此所谓“人至无求品质高,气至无华心自静”。人生,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春天,轻松以自在,清新以辽远。春天来了,把浑沌的思绪澄清,把心头的苦痛忘记,把身边的烦恼抛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不要带着满腹的心思去迎接春来的流丽。春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满园姹紫嫣红,任心情流放,遍野花红柳绿,任思绪飞翔,把握当下之乐,会意眼前之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惆怅,乃是月盈月亏的如常,毕竟,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