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4c3ce62ega9a9e0b1a42c&690
中牟县内的贾鲁河
http://s16/middle/4c3ce62eg775dca53cb5f&690
贾 鲁 河
http://s14/middle/4c3ce62ega9a9fa9268dd&690
在官渡之战旧地,土门极似窑洞的农村蔬菜大棚
http://s4/middle/4c3ce62ega9aa01170243&690
标志官渡之战遗址的一处旧建筑
http://s8/middle/4c3ce62ega9aa09ec3cb7&690
在官渡之战遗址,我走过的那段乡村路
贾鲁河,“河洛郎”南下的河
四十年前我就到达被称作中原大地的这片黄土地。那时,郑州尚未发展壮大,开封更是畏缩身瘦,而两者之间的中牟县城则像一个大的村镇。历史上这片轰轰烈烈的圣地,似乎成了小脚女人。如今从开封到郑州,俨然另一种感受,郑州已展开翅膀,向东飞舞,将中牟揽于羽下,那气势已触及到开封了。
以前从开封到郑州,古官道狭窄弯曲,路两边是千年的巨柏、古松,走一趟,如同回归了历史,接受来自远古的信息,成了一种难得的享受;如今的高速路,两边林立的高楼大厦,把这块土地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给了笔者一种异样的感受。
为了寻找古运河在今天的表现,我又从郑州回到了中牟。
在郑州和开封的羽翼下,或许中牟欠缺一些知名度,但只要一提起《三国》时期的“捉放曹”就发生在这里,那名声自然而生。
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出京城,直奔谯郡,在经过河南中牟县时,被陈宫擒获。
捉放曹,指捉住曹操后将其放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主人公是陈宫和曹操。三国时,曹操刺杀董卓未遂,改装逃走,至中牟县被擒。公堂上,曹用言语打动县令陈宫,使陈弃官一同逃走。行至成皋,遇曹父之故友吕伯奢,盛邀曹、陈至庄中款待。曹闻得磨刀霍霍,误为吕存心加害,便杀死吕氏全家,焚庄逃走。陈见曹如此心毒手狠,枉杀无辜,十分懊悔,宿店时;趁曹熟睡后独自离去……
我去中牟,不是为听故事,为了寻找古运河的新表现,因贾鲁河流过中牟,听说是古运河的化身或者延长。
说起贾鲁河,这里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及名字的故事。
贾鲁河可称得上是一条千年古河。有人认为,它的前身就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据史料记载,鸿沟乃战国时期魏国所凿,故道在荥阳市北,我曾亲去沟边的“霸王城”,考察过雄伟而对峙的两边悬崖。该河流经郑州、开封后,再南下注入颍河。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至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连通了济、濮、濉、颍、汝、泗诸水,成为当时中原大地上的主干水道,以此为主形成了水路交通网和大面积的灌溉区。因此,鸿沟一带在当时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此对峙,楚与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以东者为楚”。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沟就是今天的贾鲁河。
据史料记载:贾鲁河原是一条古运河,连接济、濮、汴、睢、颍、汝、泗等主要河道后,水量充沛,可通舟楫。对促进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河道淤塞,雨季洪水猛涨,经常泛滥成灾,危害百姓。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4月,元臣工部尚书贾鲁奉诏为总治河防使,征集民工、军士上万人,开始加固整修,勘测挖掘部分新河床,使这条河减少了灾害,保证了漕运畅通和农田灌溉,变害为益。为感贾鲁治水之恩,民谢贾鲁之德,从此就把这条500多里长的河叫成贾鲁河。流传至今。
上面所提到的7条河的名字都是贾鲁河的前身,但各名称来历尚无从考证。
北宋仁宗年间,已连为一体的闵河、蔡河被通称为惠民河。说到这个名字的来历,不得不说一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传说有一年发大水,天降大雨,河水泛滥,开封城中的街道和许多平民住房被淹,致使大批百姓无家可归。时任开封府尹的包拯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了阻滞水流的原因。原来,由于蔡河两岸商业繁盛、风景秀丽,许多达官贵人将这里视为风水宝地,于是他们私占河道、私筑堤坝,并在河道上修筑水上花园、亭台楼榭,用于自己享乐。这些当时的“违章建筑”严重阻塞了河道,影响了蔡河的排水能力,包拯立刻下令拆除所有堤坝和水上建筑,并在仁宗皇帝面前据理力争,终于疏通了河道,还河于民。由于包拯不畏权贵、为民造福,老百姓为了感谢他的恩德,就把蔡河改称为“惠民河”。
北宋时期的开封一带人口众多、商业密布,为解决城中百姓的粮食和生活用水问题,政府先后开凿、疏浚了汴、惠民、金水和广济四渠,并称“漕运四渠”。当时的惠民河是仅次于汴河的第二大运河,它主要运输江淮地区所提供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其航道入淮后向南可直达长江下游地区。得漕运之利,河岸两旁的村镇也逐渐繁荣,这其中就包括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名镇——朱仙镇,此镇因濒临运河,又与当时的大都市开封毗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而舟楫穿梭,人流往来,甚是繁荣。然而到了金元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北移,元世祖忽必烈又对京航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和延伸,惠民河便逐渐失去了漕运的功能。
7月14号那天,我不再想看城市里的贾鲁河,大凡城区内的河流,则如同摆在窗台瓷盆里的花朵,已失去了沟边田野山岗上那些花儿的纯真自然与美丽,于是,我到了中牟城东南15公里外的旷野田间,那里流淌着一条大自然怀抱里的真正的贾鲁河。
我不问这条河在历史上更换过多少名字,也不管它曾经几多断流、淤塞和改道,不想细叙工部尚书贾鲁疏通河道的那些过程,我已被这条野性的、裸露的、生猛的流水征服了,吸引了。说真的,我好久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的河了,它根本就不像流过漫长的历史,而像突然从一座陌生的大山里猛冲出来的一条年少的生命。
河床水面倒不是很宽,看上去有四十几米,水质也并不十分清澈,带有一种淡淡的黄中现黑的泥土的颜色,虽说是从郑州、中牟一线的平原上流来,但水面上翻滚着一串串波纹浪花,奔涌激荡,流速迅猛。它本来发源于中原大地,曾一度向着黄河流去,但与黄河并流一段后,突然改变流向,越过郑州、中牟、开封地域,直向南方的淮河奔去。它并不属黄河流域,而属淮河水系,淮河流域,最后从安徽的周口入淮。淮水入洪泽湖后,又有三分之二分入长江,这就是说,我眼前的这股泼辣奔迸的流水,归宿是长江——这样的流向,南北连贯三条大河的,在中国只有隋唐大运河。从眼见的现实状况分析,贾鲁河流动的却是古代隋唐运河的方向。说它是隋唐运河的继续和延伸,我说也是合理和恰当的。
说贾鲁河是条丰盈、生态和荒野的河,不仅仅是它流动的水,我更欣赏它两岸苍莽土气的生长物。我站在左岸的河堤上,离水边三十多米,在这块看上去十分原始的空间里,长满了灰菜秧、扫竹苗、芦苇丛等等,我欲穿过这几十米齐肩或高于人头的野草,挨近水边,数次下堤,总找不到逢隙,顺水下行两百多米,还是无功而返。老远而来,而不能亲水,似有遗憾,但让人宽慰高兴的是,这杂草灌木,是地球的毛发;每条流水,皆是她的血脉,毛发与血脉如此亲近、和谐,则是地球的福气,人类的福音。依靠大运河贯通南北,运送丝绸、瓷器和粮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只要贾鲁河这样健康、活泼地流动着,我个人的一颗心就满足了。
见证了一条青春、活泼和野性的贾鲁河,心头甚为兴奋。
午后骄阳当顶,我并未躲避烈日,乘兴而归,而是转道与贾鲁河相近的官渡镇,步行二十多里,穿过田间的小路,边看路边的庄稼、瓜果和门口修造成窑洞般的蔬菜大棚,心头又想着两千多年前的往事,也就是在我脚下这块土地上,曹操用区区两万人马击溃袁绍十几万大军的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继而统一北方的历史壮举,心头则又荡漾起另一片涟漪。
经过对贾鲁河上上下下、从头至尾的了解、考察与分析,我觉得,也是第一个提出,目前生活在闽粤台赣及海外80余国近亿“客家人”就是从这条古老的河流南下的。在神州大地,只有东西通道,而无南北通道。东部地区有人工京杭大运河,而中原地区,仅有的南下通道就是这条贾鲁河(大运河)。当年因各种原因南迁的移民,多数还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有财产的富余家庭。如果走陆路,那难以逾越的艰险,会迫使他们选择水路,因此,贾鲁河则是必经之道。从这点讲,贾鲁河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就又增添了她的光彩与伟大。
2011、8、4、(gz,wuyang,rm30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