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底下的运河文化

标签:
杂谈 |
http://s12/middle/4c3ce62et9ccbb2aacc1b&690
http://s5/middle/4c3ce62et9ccbbc626894&690
http://s2/middle/4c3ce62et9ccbc1dedc41&690
和着运河心脏的律动,跟着水流的脚步,我到了杭州市区内大运河一座座的桥底下。
当我还没有离开杭州的时候,在一个座谈会上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考察和研究杭州市的群众和领导还做出了什么,你只要看看他们对运河的维护整治,两岸几十公里长的运河公园,公园里一路都是无丝毫异味的泡沫厕所,横跨大河的几十座桥梁,桥梁底下的文化表现,作为一位外地人,你对他们就只会有佩服和感激之心.
大桥底下的文化表现,我去过多少次杭州,只是从桥的表面上走来走去,谁有时间去钻桥底?当我在沿河公园里进行亲水而行时,要一次次从桥底穿过,因此,我也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文化世界——是一个以桥为载体、以桥墩石壁为平台有关运河文化的世界。
杭州是水边的大都会,不偏不倚坐落在运河两岸,那大运河如同一条游龙从城中穿过。有水就有桥,城中的运河大桥就有几十座。从最北端的塘栖古镇上的广济桥开始,我一一记下了那些大桥的名字:拱辰桥、登云大桥、大关桥、江涨桥、华光桥、露湾桥、德胜桥、潮王桥、朝晖桥、青园桥、中北桥和中河立交桥等等。
运河一路是景,但一座座桥梁是景中之景。有诗曰:“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各具风采的桥梁,阐述着浓郁的运河风韵,我一路走过来,如同参观桥梁博物馆,造型不一,宏大精美,有石条砌筑的,有钢铁构造的,横亘清波之上。拱形者如彩虹飞架,平卧者像长笛横吹。把人的心留在运河上。
我们先从潮王桥的桥底开始。
桥有两墩,三孔,一大两小。桥墩上有字:南京
桥墩一端的石壁上, 刻着唐代诗人鲁述的一首诗:
另外还刻着三位清人的诗句,他们是王廷梓、沈庚杨和夏廷杰。
桥底变诗廊,这是我在其他地方所没有见到的。
青园桥 三墩 木栏
桥底立柱上,南北各六个大字。上为:来杭州游运河
虽然只有12字,但言简意明。它讲的是旅游的事,到了北京就要去登一登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则进入杭州,就要游一游运河,因运河是杭州真正的母亲河。杭州是因运河而生,可北京并非因长城而建。
中北桥
桥下有500字的长篇有关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简介。深深地镌刻在石壁上,让后人不忘前人为两大河流付出的劳动与聪明才智。
赵朴初的书法:“双流奇汇”。双流则指大运河及钱塘江。
另有大幅口号:建文明河道
有历史说明,有书法艺术,有文明口号。既是艺术欣赏,又是历史的回顾,乐此不彼!
建国北路桥
有运河截污处理工程简介。我数了一遍,共578字。
两壁有大幅书法:改造运河
巨大的桥墩内侧,刻有大旅行家徐霞客画像和《徐霞客游记》章节。在浙江的宁海,徐霞客写出了他的第一篇游记,从此便没有停笔。没有他的游记,也就没有徐霞客,中国也就没有自己的游圣。所以说,浙江人在这里纪念他,弘扬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天经地义之事。
艮山桥
桥下的雕刻是一篇短文:丝绸之府
明时起,杭州就是全国生丝业中心。曾出现了“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僧布者,必走浙之东边”的景象。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杭州运河北端集聚了丝绸织造工业,出现了“东北隅数千万家之男女”皆谋织业的盛况。
杭州丝织业的发达早已载入历史,但很少有人明白这种发达竟与大运河有关。是运河带起了丝绸工业的发展,是运河弘扬了丝绸文化。史上说湖州也是丝路的一个起点,在我看来不无道理。
艮山桥下有着这样两句标语: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
这是一种视觉,是种观感,但是用标语表达出来的。
京江桥
桥下刻有一诗,很有诗意,富有韵味。但这首诗让江北的人看了妒忌,而江南的人看了则会很得意。
桥下有两句话,也很美。这是对大运河水上岸上景色风光如实逼真地描绘。
朝晖桥
朝晖桥下有浮雕墙碑记。碑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