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班主任的心灵之旅

标签:
高中心理哲学文化健康 |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定期清理班主任心中的淤积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月2日,我们学校请来了县进修学校的董姣姣老师,她为东区的班主任们进行了一次以 “与压力共舞,让生命如画”为主题的心理团辅。
在心理咨询室,班主任们围坐在一起,在董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一个奇妙的心灵之旅。
首先做了一个手操预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手操,班主任做的时候却五花八门,零乱不堪,娇憨可爱。董老师说,这个手指操其实很简单,只有四个动作,但我们会发现,要想做到灵活自如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多去练一练,试一试,做一做,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压力、困扰和烦恼时,也一定不只是去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而是需要我们多去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行动是生活改变的最好方式,行动就有力量!
接着进入一个抓逃环节。老师们环形站立,伸出双手,左手食指顶住左边同伴的右手掌,右手手掌顶住右边同伴的左手指。当老师喊到 “三”时候,快速地抓住对方的手指同时抽掉自己的手指。在后两轮的体验中,我们会发现游戏总有很多的出乎意料、猝不及防、始料未及,这像极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其实在做的概括来说无非是两件事情,正如游戏中做的两个动作:一个是去抓,一个是去逃。抓住意味着得到我们渴望的、想要的东西,逃开意味着逃避我们害怕的、讨厌的和不要的东西。我们总是纠结于“抓不住”和“逃不掉”,有多少次想得到的快乐没有得到,又有多少次想逃掉的不快没有逃掉,没有得到的时候就会遗憾和失落,没有逃掉的时候就会悲伤和无奈。但今天这个游戏,我们即使无限次地做下去,无论大家多么清楚口令和规则,也未必每次都能抓住都能逃掉。何况有的时候口令和规则和我们期望的和以为的不一样。因为生活还会有许多的变化和无常。在我们去抓去逃的时候,应对生活中变化和无常的时候,当我们过度紧张或者焦虑就会产生压力。当我们想要去抓,想要去逃的过程,会让我们产生压力。我们抓不住、逃不掉的结果也会让我们产生压力,但今天透过这个游戏,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怎样的过程,怎样的结果,它都是我们生命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很真实也很重要的部分。如何应对压力,就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需要学习、需要成长的重要能力和智慧,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课题。
遗憾和悲伤是人生常态,遗憾时多想想自己已经得到的,悲伤时多想想已经逃掉的,就会感到生活并不是那么不堪。抱着一颗平常心,我们就会超越“没有得到”和“已经失去”的忧伤,心灵变得坚韧和润泽。
重头戏是创作作品。
两个人一个小组,分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执笔书写,每人在一张A4纸上写上压力带给自己的积极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写好以后和同伴分享。这是用理性的文字来表达看法,交流沟通以后增进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警察抓小偷
每个人充当一次警察和小偷,作为“小偷”的彩笔在前面跑,另一支不同颜色的彩笔“警察”在后面追,最终白纸上印出乱七八糟的线条图形。然后两个人共同在两张乱图中找出来十个形象生动的图形符号,用不同颜色的笔圈起来。再选择其中的出五个图形,裁剪拼贴在新的素描纸上,用颜料修饰,可以添加少许内容,最终形成一幅有主题、有内容、有意义的图画作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的画作。没有一个小组让董老师失望的,班主任们都创造出属于他们小组的画。
董老师说,作一幅画听起来很难,实际真正把自己调动起来,发挥小组合作的威力,一定能够做出让自己满意的画作,这与有没有绘画基础没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能力,只是太多的时候我们被繁琐事务占据了,此时就会心烦意乱,简单应付。今天透过这个游戏,我们会发现我们都是生活的创造者,当我们用心去寻找,用慧眼去观察,真诚去合作时,一定能从混乱的、看起来毫无头绪的线条中抽取自己喜欢的图形,把它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成为一幅有意义的新作,这就是创造。
生活在许多时候表现得就像一团乱麻,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总能提取出我们想要的美好,组成自己独有的生活画面,从而活出自由的自己。让生活回归积极、有序!把压力带给我们的负向影响转化为正向的资源和动力,助力我们一路前行!
在这个与压力共舞的时代,在这个我们一起相伴前行的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一个动作,把一份支持与祝福送给自己也送给在场的所有伙伴——动作定格!
做体验式团辅和办讲座相比,讲座的确更轻松,更简单,但董老师还是想给大家全新的体验,正如今天开场手指操的寓意一样,在今天的活动中,董老师不希望我们只是坐在这里听一听,看一看,她真正希望的是大家能够体验,参与进来,多去试一试,做一做,能够把体验后的所感所悟,所思所获真正地在生活中去用出来,活出来,过出来!
如果大家能够把这种好心情带到工作中,就会发现,繁重的工作中有许多乐趣,这样就会减少压力带给我们负性情绪,内心深处感受到压力的积极意义,做一个积极有为的老师,学生也能从我们身上得到阳光快乐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