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合格的家长是一种挑战
(2008-10-08 11:47:20)
标签:
育儿家长家庭教育成功教育杂谈 |
分类: 家庭教育 |
做人难,做父母更难,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难上加难。不要说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是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有时面对孩子的教育也束手无策,感叹当一个家长怎么就这么难。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电视节目中也无奈地承认自己曾打过孩子,说当家长比当总统还难。美国总统布什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不断惹事,成为美国媒体的笑柄。
当家长的难度在于你所面对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既没有一成不变的全能的教育规律可以遵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而是要我们自己去探索适合于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措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是我们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很高,为孩子付出的代价很大很大,经济上的付出有的家庭不惜砸锅卖铁,精神上的付出更是无法估量,而且这一切做得无怨无悔,只愿孩子考个好大学,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而这一切换来的是诸多的失望,如对学习成绩不满意,对道德、礼貌不满意,至于血腥极端的事件更是难以说出。我能理解跟我一样的许多家长的苦衷,但我不同意许多人的做法,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当一个合格的家长,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挑战,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循。
第一、家庭教育,理念第一。有些父母为了寻找教育子女的最好方法,翻阅了大量如怎样做成功父母和家庭教育经验的的书籍,但是一旦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却收效甚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教育孩子成功的秘诀,而且,正如苏联教育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上的灵丹妙药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家庭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方法,来对自己的子女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将变得无法存在。但凡是子女教育成功的父母,其共同点是他们对孩子、对自己,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创造出适合的教育方法。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告诉我们,这些给予子女成功教育的父母并非对教育学、心理学做过专门的研究,他们只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并为孩子创造了适合发展的环境。这正是他们实施成功的教育理念。为了孩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教育的环境,其核心是人性和科学的结合,因为孩子是人,对孩子的教育就应当是人性的;教育是科学,对孩子的教育就应当是科学的,而二者又是应当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我们要明白,我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价值观中,对成功的看法是单一的,总认为金榜题名、升官发财才是成功,其它的一概不算成功。落实到现在,那就是考上北大、清华是成功,其它都算失败。在基础教育阶段,考试第一才是成功,其它当然都被否定。这种偏颇的认识,不知害了多少学生,误导了多少家长。家长就按照这样的奋斗目标要求着孩子,设计着孩子的未来。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在我们这个多元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当然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科学家是成功,航天英雄是成功,姚明和刘翔是成功,超级女声李宇春当然也是成功,做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服务于社会肯定也是成功。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充分地发展个性,增进特长,不断地超越自我,只要今年的他比去年的他进步就是成功,只要现在的他比过去的他懂事也就是成功。正因为确立了这样的价值标准,所以孩子快乐,我们也快乐。
第三、家长自身要做个正直善良、好学上进、不断进取的人。一个平平常常的公益广告:其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说出了一个最普遍认可的事实。一项对比研究表明,国外一些国家的孩子最崇拜的人,大多首选的是父母,而我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深思。在孩子的人生观形成的这一关键时期,整日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是他的父母,父母的为人处事、一言一行,甚至兴趣爱好,无一不影响着孩子。不同的家庭培养不同的人,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的八代子孙中出了13 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一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的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和60多个盗窃犯。所以,我们家特别注意对孩子的熏陶,长期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阅读几乎成了我们每天业余时间不可或缺的内容,与人为善,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一切的影响,已经在我的孩子身上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