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设计周密——巧于运筹者胜
虽然说集团化制售假组织的成员虽然狡猾,虽然有较丰富的反调查经验,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特工人员,不可能对调查者处心积虑琢磨出各种调查手段都有足够的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这就使得建立在较周密设计(连环套)方案仍大有用武之地。一次我们收到一客户委托,称某市某大型电器批发市场的某档口有大量批发假冒该公司某品牌产品的嫌疑。客户方自己已组织过一次打击,但因计划不周,没有真正打到幕后的供应商,只打掉了档口的少量存货,结果仅仅罚了一点款,这家档口又恢复了营业,而且继续通过向该批发市场其它档口供货的转手方式销售假货。
在这样一种售假方已被打草惊蛇的情况下,要再对其进行打击,毫无疑问行动的难度就大了很多——我们接案后通过事先"踩点"、侧面接触发现:该目标档口吸取第一次被打击的教训,在平时经营中采取了一系列明确针对可能的打假调查员的防范与反调查手段,其主要措施有:
1、自己在一般情况下不直接向来历不明的外地客商大量供货,尽量通过其它档口中转;
2、加强了档口的人员配备:该档口目前一般保持着有四个人同时在场,三男一女。在遇到有客户询价或看货时,两人在档口接待,另两人在一旁监视--看市场主要通道及其档口附近是否有其它可疑人员出现。
3、通过我们一个外围协作人员一次试探性的接触,我们发现:该档口目前在门市已经没有再放假货样品,客户看货时临时到仓库取货。在取货过程中,取货人也往往表现得十分小心——走路时左顾右盼,还专门绕一大圈才进入仓库(自上次打击后,该档口已更换了仓库,此一仓库管理更为严格,无出入牌外人不得进入;而且我方跟踪人员发现该档口取货人员与仓管人员关系很好,见面热情打招呼,并互相"开烟"。
基于了解到的这些情况,我们认为通过常规跟踪、监视的手段已很难有效查清目标档口的存货数量与地点。经过对当前市场行情、该市场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并缜密地分析了目标档口售假人员的心理后,我们制订了一个多管出击、环环相扣的"钓鱼"方案。
1、利用我方一调查员在外省某公司驻该市办事处业务主任的掩护身份与目标档口附近一家关系较好的门市先用现款订购一批金额不大的其它产品,先取得这家档口的信任。
2、另一调查员以北方某边贸公司经理的身份到该市场放出口风,此次要定购一批数十万的某产品向俄罗斯销售。
3、两者时间应当有合理的间隔,我们当时的安排是前后差了半个多月。
4、化装成北方某边贸公司经理的调查员在与目标档口接触后,应借故声称有急事回北方,将该笔业务委托给其当地得意位朋友,亦即自称是外省某公司驻该市办事处业务主任的这位调查员。
毫无疑问,这里边的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这样几个问题:
1、投石问路购买小额商品的行为应合情合理,能取得信任并就有关地址、身份经得起核实。
对一般调查员而言,有多个身份,在个人气质、谈吐、身份资料上与其所扮身份一致是平时就应做到的基础工作。在本案中,外省这个公司及驻该市办事处都是真的,办事处业务主任的姓名也确实是调查员名片上的这个名字;地址也是这个地址!只是办事处业务主任与调查员本人就是两回事,是这位调查员一位朋友而已了。此外,名片上的公司与办事处电话也不是该公司与办事处的真实电话,而是调查员共用的一个身份掩护电话——接电话的小姐都受过有关训练与交代,无论对什么人的查询电话,都会用尽量完满地给对方一个肯定的回答——这里确实有这样一个人、是在负责你们那边的业务,他本人现在不在。若有更多事宜,可打其手机与之联系。
2、扮演北方某边贸公司经理的调查员应当看上去确实象一个做边贸的老板,他在接触中应充分调动其目标档口的胃口,然后在其将信将疑、迟疑不定的心理状况下果断与之脱离接触,有效地制造出目标档口人员后悔未当机立断抓住机会成交的心理感受。
3、扮演北方某边贸公司经理的调查员第二次与目标档口人员的联系应不早不晚,利用其急于做成这笔生意的心理,合情合理地告知已将该笔业务的具体操作转交给自己在当地一位朋友,即扮演办事处业务主任的调查员。
4、扮演办事处业务主任的调查员与目标档口人员接触时应自然得体,谈到自己与这个市场的某档口已有过业务往来的情况应尽量以不经意的方式提起,诱其自己去核实。
在这一切全部都做到位以后,即便目标档口按名片上的地址到实地去查看,只要他们不是精明透顶,要从这样一个环环相口的"局"中发现漏洞可能性是不大的。
后来,这个案件也基本是按我们设计的情景发展的,虽然也出现过几个小意外,但最后我们还是圆满地达到了目的。我也一直记得当工商执法人员闯进来时,档口老板那惊愕的神情。
五、以正合,以奇胜——出敌不意者胜
超出对手惯常思维模式、范围采取有关对策行动是对抗性活动中制胜的关键性策略之一。在打假案件的专案调查中出奇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1、在接触取证或行动的时机方式上出奇,击对手于意料之外:
对于很多制假工厂而言,白天休息、晚上生产是其一般规律。他们为防着执法部门与调查公司对其采取行动,也是从执法部门一般工作常规、习惯来看,在傍晚及刚入夜生产时戒备警惕性一般还是很高的,厂区周围有人巡视望风,生产车间大门紧闭,生产工人与现场技术人员都如惊弓之鸟,随时准备从后门或地道逃跑。但到了临晨四五点钟就不一样了,一夜已经即将过去,一直都平安无事。放风的懈怠了,生产好的成品堆得车间里到处都是,也不忙着及时就运走,生产与技术人员都想着如何尽快赶完最后一点货好回去睡觉。这时,调查人员与执法人员猛然一出现,就真有点以精锐之师击敌无备疲惫之卒的感觉。
2、在掩护接触身份上出奇,抓住对手思维的盲点:
无论是调查员对目标档口、外围人员初步的贴靠,还是对已知仓库内状况的核实,一般都需要用到一定掩护身份。以业务员、保险公司推销员这类方法基本已经为人熟知,因此已经过时。但在目前的很多情况下扮演政府公用事业服务人员如水电工、电信检修工、清洁工在完成某些工作上还是比较不受人注意的。举例:去年深圳龙岗打击某手机电池仓库案……
3、在技术手段的使用上出奇
制假者虽然狡猾,虽然有较丰富的反调查经验,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特工人员,不可能对调查者处心积虑琢磨出各种调查手段、技术都有足够的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这就使得建立在较专业技术基础上的专业手段(如航拍、远距离密拍等)相对还是有比较大的用武之地。在某一个案例中,由于目标工厂戒备森严,实在很难接近目标获得侵权品牌的具体证据。有一位调查员就琢磨着使用原来掌握的无线电功底,改装了一架模型飞机,在上边装了一个摄像头,从而完满地达到了拍摄侵权产品外包装的目的。
1、
我们在深圳搞的一起案件中,同样需要进入制假厂了解其仓库存货情况,对方的门卫警戒很严。我们的人用了很多办法都没得手。后来我在反复勘查现场后注意到目标厂围墙旁有一个大垃圾箱,就想出一个办法,弄了点白磷,利用其燃点低——40度即自燃的特性,在那个围墙边人为制造了一场小火灾,把保安都吸引到墙边观看,另一边的侧应拍摄人员就顺利地达到了目的。(现场平面图此处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