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睢宁“米襄阳”

(2007-03-03 13:45:30)
标签:

人文/历史

史海钩沉

苏轼

米芾

书画大家

苏黄米蔡

四大家

睢宁古邳

分类: 史海钩沉

http://www.tynews.com.cn/images/2007-04/29/xin_48040429104053143685.jpg

 

写苏轼不能不写米芾,了解了苏轼也就了解了米芾。米芾就是北宋时与苏轼书法齐名的世人传称的“米襄阳”。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所以被世人称作“米襄阳”。他六岁熟读诗词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但后来米芾被“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擢礼部员外郎”。但因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由此可见,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但米芾在书法方面,却有着殊人的才华,与苏轼、黄庭坚、蔡三人一起并称“苏、黄、米、蔡四大家”。

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通古博今,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苏轼曾盛赞其“真、草、隶、篆,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黄庭坚也赞曰“如快剑斫阵,强弩射潜力……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其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所创“米家云山”,世人无不称道。看来,米芾是一位既尊重传统而又标新立异的书画大家。而他在文学方面,亦是“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米芾,这位名震古今的大书画家对睢宁书画的历史发展曾有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宋徽宗大观年间,即公元1107年,米芾由礼部员外郎转知淮阳军。而淮阳军就是现在的睢宁古邳。古邳史称下邳,是三国时群雄逐鹿的古战场,北宋时置淮阳军。米芾在淮阳军时,为官清正,以文雅为治,尚礼教,“使民足,且知方也”。米芾离开淮阳前,曾领建城隍庙于东关外,亲自撰写碑文及殿堂楹联。米芾的碑文和楹联使淮阳书画界为之一振,无不以学习米芾书画技法为荣。米芾病逝后,宋徽宗诏封淮阳城隍为“忠佑王”,并以香檀新雕其像,着龙袍,戴王冠,俨然米芾复生。民间传说米芾自此为城隍,就称该庙为城隍行台。

米芾“出知淮阳军……特妙于翰墨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苏轼亦喜誉之。”不容置疑,米芾在淮阳为官,对下邳的书画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元代,古邳人董恩任吕梁驿官时,在泗水上建关尉庙,以巨石为碑,特请大书画家赵孟頫撰写《吕梁洪关尉神庙碑记》。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为弘扬书法,曾专程赴下邳寻找米芾真迹。清时睢宁人万人长,曾为舒城训导,年逾九十高龄犹能泼墨作米氏山水。历代书画巨匠墨迹的千年遗存,对睢宁书画的历史发展,作用之大,不言而喻。就是如今名动天下的睢宁儿童画的问世和发展,也决非偶然,不能说与历史传承没有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