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史海钩沉乾隆三下江南扬州盐商九龙戏凤砚徽墨国宝 |
分类: 史海钩沉 |
我最近有幸见识一方九龙戏凤砚。砚上九龙盘绕,凤凰于飞,砚中藏砚,气象万千。后来查找资料,偶然找到一篇关于乾隆皇帝与九龙戏凤砚的传说。
乾隆皇帝自小聪明伶俐,六岁能吟诗,绘画。传说他不是雍正皇帝的亲生儿子,是文渊阁大学士陈阁老的儿子,被调抱来的。陈阁老怕雍正皇帝痛下毒手,杀人灭口,终于想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听人说黄山是天下名山,风景秀丽,到那儿既可避开尘世天祸,又能享受山光水色,于是便在云谷寺削发为僧,取名觉慧。后来乾隆即位后,为寻父曾三下江南。
乾隆皇帝三下江南,三次来到扬州,都是歙县盐商接驾。这些商人,都拥有巨资,他们挥霍享受之余,为家族思想与乡土观念所支配,在徽州修祠堂,建园第,树碑坊。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扬州,由歙县棠樾大盐商、两淮盐运使鲍漱芳接驾。
乾隆问:“不知爱卿何处人土?”
鲍漱芳:“皇上,臣乃是徽州棠樾人土,我的家乡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有雄伟秀丽的黄山山石,巍峨奇特;青松苍劲秀姿,烟云变幻飘渺。不但风景秀丽,而且歙砚、徽墨蜚声四海。”
乾隆一听黄山,心中暗想,如去黄山,既是寻父的好机会,还可寻到天下之冠的歙砚。于是,便说道:“爱卿陪朕一起走一遭吧!”
乾隆和鲍漱芳微服同往徽州,在棠樾观看了朝廷赐给的忠、孝、节三座石坊。乾隆是个聪明人,知道鲍氏想凑足忠、孝、节、义四字,光宗濯祖,流芳百世。于是,便对鲍漱芳说:“爱卿之意我知道了,就允爱卿再造一座‘义’字石坊吧!”接着,乾隆皇帝要棠樾鲍氏盐商为朝廷修筑八百里河堤,拨放三省军饷作为交换条件。身为两淮盐运使的鲍漱芳,家里有的是钱,为了名声,当即答应了乾隆皇帝提出的要求。乾隆皇帝命鲍漱芳拿出纸、墨、笔、砚,立字为据。鲍漱芳也是精明人,即拿出十件“澄心堂纸”、数十包“徽墨”,一百枝“王伯力毛笔”,献给乾隆,同时献上的还有一方天下罕见的九龙戏凤砚。
乾隆见到九龙戏凤砚上,凤飞于上,龙腾于下,九龙戏凤,栩栩如生,龙飞凤舞,祥云缭绕,一时龙心大悦,不禁提笔写下“国宝”二字,送给了鲍漱芳,从此,“九龙戏凤砚”名动四海,人人争相一睹为快。鲍漱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恩准,于是建造了“乐善好施”的义字石坊。乾隆在看了“慈孝里”石坊后,还为棠樾的鲍氏祠堂亲笔书写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的对联,以此作为对棠樾鲍氏慈孝忠节的褒奖。游过棠樾,乾隆皇帝一人独自上黄山寻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