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休假(五)

(2018-09-08 22:00:04)
标签:

成都

三苏祠

湿地公园

铁象寺水街

华日通讯

分类: 心情日记

 http://s5/bmiddle/001oy9dIzy7ngvEWELi64&690

                          8月14日(星期二),休假第六天,成都,晴天。

    休假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今天已是成都休假的最后一天了。

    前一天宇同学请吃火锅时,问及还有何处值得一游,他建议我们去周边几个景点去转转,其中就提到了眉山的三苏祠,还提到大学澜同学就是眉山人。一提起苏东坡,我的脑海里立马会闪现出他的这首《题金山自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之所以能将苏东坡的这首诗熟记于心,不仅因为苏东坡曾在这三地为官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更主要是我们市还因此与黄州惠州以及眉州结为了友好城市。所以,梅征求我意见时,我建议就去眉山,并从网上搜出十大景点,打算从中选出两三个为这次休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早上7点左右,我还躺在床上看每日一集的网络小说时,只听梅在客厅尖叫:“哇!运气太好了!澜同学在眉州!”我以为她不过开个玩笑而已,并未回应。哪知她一早起来,就琢磨着去游眉州哪几个景点,果真是在微信上向澜同学咨询好去处,果真是澜同学正好带孩子回老家休假,果真是他以东道主的身份热诚相邀。这可是意外的大惊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俺忽然心更切劲更足,立马起床吃早餐,然后一群人向眉州飞驰。
    天气格外好,太阳不晒,微风不燥。车行约一个小时,便抵达眉州。澜提前在三苏祠附近的停车场门口等候,我们摇下车窗互相挥手致意。虽然还是四年前在海口短暂小聚过,但我们却像天天见面的老朋友一样无拘无束,没有客套,一下车便跟着他奔景区。
    澜先带我们参观三苏博物馆,也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纪念馆。这里没有拥挤的游人,没有大声的喧哗,这里的寂静与其他景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一进门我们便沉浸流连在三苏历史长卷中。

http://s16/mw690/001oy9dIzy7nmlVVpYr2f&690

     正门处,便见三苏的白色浮雕。哪个是苏东坡?想起了苏小妹有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唇边。”“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想必站在中间的便是苏轼。你看,他面阔额宽,双眉高耸,胡须飘,目光坚定,眺望远方。说实话,此处的苏轼比我们东坡书院的苏东坡可要高大帅气多了。

    众所周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传说苏东坡出生时,他妈妈说梦到有一个只有一只眼且长得干瘦的和尚到自己床前来。苏家人一听这话,惊呼:“这个孩子可了不得,这个独眼龙就是送子罗汉,送子罗汉的职业虽然是‘送子’,但只有大人物降生,罗汉才会亲自出马直接护送到目的地。”听到这话,苏轼的父亲苏洵乐得嘴都合不上了,他觉得这个孩子何止是罗汉亲自送来的?简直就是罗汉亲自下凡!还有种说法,认为苏东坡不是罗汉下凡,而是奎星下凡。这个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又称“魁星”,也就是俗称的“文曲星”,他主管天宫神仙们的文化考试,也兼管人间的文运兴衰。而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苏东坡出生当时附近彭老山的花草树木,一夜间全部枯死,其原因就是苏东坡夺尽了彭老山的灵气。苏辙出生后,当地人把苏辙和苏洵并称三苏,于是,眉山流行起了一句话,“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以上内容均为摘录)

http://s6/mw690/001oy9dIzy7nofbVy9D65&690

     其实,三苏祠博物馆有各种图片资料介绍了苏洵、苏轼、苏辙的生平和诗词,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但其中有一篇文章不得不提,就是苏洵写的《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意思是说车的轮、辐、盖、轸,对于一辆车来说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车轼似乎作用不大可有可无,但一辆车如果缺了“轼”,也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轼”,就是车前那根用来作扶手的横木,往往因引人注意而遭人嫉妒。而“辙”,是车轮碾过的痕迹。虽然“辙”不像“轼”那样引人注目,却也不会遭人嫉恨。

    可见,苏洵为两个儿子取名,是颇费心思。他既希望大儿子的个性能充分发挥,又担心他像横木一样过于张扬而遭人嫉妒,所以取名“轼”后,又给苏轼起了个“子瞻”的字,希望他能高瞻远瞩。而对于二儿子,苏洵很放心,取名为“辙”,字“子由”。

    苏洵的这篇短文近乎测字占卜,不仅概括了两个儿子的性格,还预测到了他们俩的命运。苏轼一生个性张扬,豪放不羁光照千古,却屡招人妒,跌宕起伏,半世流放;苏辙一生谨小慎微,虽不及苏轼那样光彩夺目,也屡遭贬斥,但却免受了许多磨难。如此看来,要么是苏洵很有眼光,要么就是取名对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很有影响,哈哈,玩笑一把,切莫当真哈。

http://s12/mw690/001oy9dIzy7nmm2WuYHbb&690

                          “明镜高悬”就是苏东坡为官写照。

http://s4/mw690/001oy9dIzy7nofJCTf5c3&690

     苏东坡正如他自己所说“眼前见天下人无一不好人也”,他一生胸怀宽广,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无论是被贬黄州、惠州还是儋州,他的爱民情、家国情、师生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闪耀人性的光辉,处处时旱迸发出迷人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态度。

http://s2/mw690/001oy9dIzy7nt5A5s7T91&690
    博物馆北面,便是三苏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重建。现成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摘自百度)

http://s15/mw690/001oy9dIzy7nmmI3FxQbe&690

                我们站在门前合影留念,铭记这次不期而遇。

http://s7/mw690/001oy9dIzy7nt5tGR9Ac6&690

                三苏祠庭院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

http://s6/mw690/001oy9dIzy7nt6t6Nxj75&690

                        这里红墙环抱,绿水萦绕。http://s2/mw690/001oy9dIzy7ngvHIlvX01&690

                         这里古木扶疏,荷池相连。

http://s9/mw690/001oy9dIzy7nt6hRPlu68&690

                 堂馆亭榭掩映在翠荫碧绿之中,错落有致,古意浓浓。

http://s1/mw690/001oy9dIzy7nt6r5Tuoc0&690

                            亭台水榭,古朴典雅。

http://s7/mw690/001oy9dIzy7nt7blrhQa6&690

                            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http://s13/mw690/001oy9dIzy7nt6m7qVu7c&690

                           苏家遗迹木假山堂

http://s7/mw690/001oy9dIzy7nt6n46QC26&690

    古井也是苏家的遗迹

    后来,苏东坡把打井的技术传播到了儋州,在东坡书院也留下了一口古井,至今仍可取水。

http://s16/mw690/001oy9dIzy7nt6o19b94f&690

         清代宰相张鹏翮撰写这幅门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http://s10/mw690/001oy9dIzy7nt6eDCGZa9&690

                  我在苏东坡的塑像前留影,期望沾一点大文豪的文人墨客之才气。http://s10/mw690/001oy9dIzy7nmgGShjX09&690

      当然,五个女人合照不可少,这是本次休假最后一天的狂欢。

     摄影师问:银行里有什么?

     我们异口同声:钱!

     所以,每一张笑脸都灿若夏花。

http://s9/mw690/001oy9dIzy7nocTFLRec8&690
      澜在东坡酒楼隆重地宴请我们。我们不仅品尝了东坡鱼、东坡肘子、叶儿粑等满桌子特色美食,更主要是还见到了澜请来的另一位同学井(大学叫Jonh)。

http://s4/mw690/001oy9dIzy7nog17in133&690
     井是我和梅的同班同学,至今清晰地记得梅那年女生卧谈会上关于他的那句话。可是,当年那个高大帅气的运动健将如今被顽疾所折磨,已是白发丛生了。一见面,看见他全身疤痕累累,就生出了无限酸楚。这样的四个人在眉山相聚一生或许只有这一回,我不禁感慨万千。

   但井一直很乐观,一如从前那么豪爽,甚至比从前更诙谐幽默。也许,这就是五十知天命的从容吧,对于不可治愈的疾病接受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只能在心里默地为井祈祷

http://s7/mw690/001oy9dIzy7noguDAlEf6&690      因为这次难得的不期而遇,这趟休闲游行程变得已不再重要,我们更期望与同学一起聊聊各自的生活。

    午餐后,澜带我们来到了湿地公园喝茶,很巧的是,这也是我推荐给梅的景点之一,可谓一举两得。

http://s16/mw690/001oy9dIzy7nohdNkm34f&690

     这里是眉州人归真返璞、融情山水的城市公园,也是眉州人喜迎八方宾朋的城市会客厅。澜选在这里喝茶,也是给予我们最高的礼遇了,我想。

http://s13/mw690/001oy9dIzy7noh2yXFy6c&690     我们四个东拉西扯,很快就到下午四点,如果不是早与M二爸约定返程后去参观他的公司,或许我们还不会离开,可是有约在先,只恨时间过得太快。

    离开前,我们从一层回廊转到二层广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站位拍了许多合影。这就是老同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聊不完的话,拍不完的照。

http://s1/mw690/001oy9dIzy7nohJzyFOc0&690    下午6点半,我们按预定时间来到成都高新区。在M二爸的带领下我们逐层参观了他的公司,在这个时间点上,软件部门的员工仍在埋头苦干,一路上听着二爸介绍,我们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二爸不仅是励志典范,更是我们心中的神话。他59岁提前退休后下海创业,从创业之初每天骑着自行车四处跑业务,到如今把一个小小的电子公司打造为成都科技创新企业,这需要怎样的坚持出?已是78岁高龄的二爸,现在仍然坚持每天上班。他说:不上班会闲得慌。闻言,我一个刚50岁的小辈,岂敢再提退休养老安享天伦?

    晚餐,二爸请我们一行吃海鲜。我很是吃惊,问二爸:“我在海南经常吃海鲜,您怎么还请我吃海鲜呢?”二爸说:“你们出来这些天了,都品尝过成都特色菜了,而且你朋友从北京来,你也不习惯吃辣的,肯定要换个口嘛!二爸竟然如此善解人意。前一天,二爸电话约我吃饭时,我曾告知他说大学同学宇要请我们吃晚餐,二爸当时就让我邀请宇一起参加他的宴请。席前,二爸看着桌上的缺位,问我宇同学晚点会不会来,还说他们都是从事电子行业的,可以一起交流交流。原来二爸邀请宇并不是随口的客气之辞,可惜宇临时有了应酬。

    我一直想,二爸的事业为什么会如此成功,也许这些小小细节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这是在成都的最后一个夜晚。
    尽管吃过晚餐已经是晚上九点,但我和梅仍然去赴了宇之约---铁像寺水街喝茶。http://s7/mw690/001oy9dIzy7nohYJ0Kae6&690
     来到这里,才知道是一个“蜀风水韵·现代生活”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漫步在街巷院落里,你可以品尝中西佳肴,也可以鉴赏艺术收藏;可以听听戏曲音乐,也可以品茗诵经。你会感受到这里有一种艺术人文意境,演绎着成都人高品质的闲适安逸的美好生活。
http://s2/mw690/001oy9dIzy7nmm4oLfP51&690

      梅说:宇依旧是那个有小资情怀的文艺青年,所以选择在这里与我们叙旧。没想到的是,宇还特地拎来一箱香甜可口的鲜葡萄来,他如此投我们所好让我俩再次感动。我们仨,在这间很艺术的有文化气息的茶室里,聊天、喝茶,变换各种姿势拍照,亲如姊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终将离开这里。然而,这一次成都之行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我的后半生最美好的回忆,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次又一次的想起
     
  “余生很长,何事慌张”。我会慢慢品味我们共同拥有的每一寸光阴,品味这次所有的相遇,珍惜所有的真情实意,也更会珍惜余生每一次休假和每一个闪亮的日子。
     谢梅,感谢菊,感谢同行的姐妹!感谢骏,感谢涛,感谢宇和澜还有井,感谢成都的同学们!感谢M二爸,感谢所有助我成行的亲人、同事和朋友!
    当然,我还要感谢这一次休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