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校内公开课)
(2011-06-24 08:01:14)
标签:
苏轼东坡月有阴晴圆缺《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校园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校内公开课)
清镇市暗流中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作者,以及词的文学常识;
2、学习并领会本词的意境和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默写本词。
过程与方法:
1、疏通文意,朗读体会;
2、合作、探究,领悟本词的意境和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体会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教学重点 :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本词。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本课另外四首诗歌、散曲。
2、联系写月诗词积累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
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从词前小序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
3、初步感知
①识字正音,注意古今异读字词。
②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三、合作与探究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
2、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3、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义: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
①学生畅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②品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要义:下阕先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接着表现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最后唱出放达宽慰之语。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4、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要义:语速、语调、节奏、情感等把握。)
四、巩固与拓展
1、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写这首诗的原因。)
2、分别概括词的上阙和下阙的内容。
(上阙:对月饮酒,在天上与人间之间徘徊;下阙: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3、词中哪句表现作者在月光下尽情起舞,陶醉其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表达词人豁达胸襟,且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请你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愿人人长久而健康地活着,身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6、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里通常蕴含的意义。
(①诗词:合理即可,如李白的《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②古代文化中“月亮”常象征团圆、分别、思念的情感,“月光”常象征美好、纯洁、思念的情感,因此诗人常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五、小结
1、讨论归纳本词主题。
2、正确、切当的朗读背诵本词。
六、作业
1、准备默写本词;
2、完成相关练习;
3、课后收集整理有关写“月亮”、“月光”的诗词曲及名句,学习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