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海的高傲相比,大连不输

标签:
教育情感 |
分类: 班级工作总结 |
上届学生在最后一年班级即将毕业的时候,班级转来了一个从上海来的孩子,本应去最好的小学,结果因为调配来到了我们学校,上课的时间进入到教室。
开门送进来的时候,班级老师和孩子都愣了,老师愣了是因为为什么不赶在下课或休息时间,孩子们都愣了是因为他带着三道杠标志。我一句话没说,因为没有位置,我让他做到了我的位置,给了他一张卷子让他先写着,下课再说。
当下课的时候,看到他做的卷子:字迹清秀,大方有力,和这个孩子长得一样端庄,我对他的第一句评价:你真的很棒,欢迎来到六年一班。他说:老师,我有一个地方的知识没学。
没事,老师教你。
学过的都没有错,这才是最优秀的地方,我立即对全班孩子说,他应该是你们的榜样。
放学了,放的比较晚,迎面的都是学校的其他班主任,很多不和谐的声音传来:你们班是不是有新转来的?家长事事的!
我说,是么?还没见过呢?不太了解。
那个时候,班级不用排队放,也没有牌子。家长因为放学见不到孩子,也不认识班级,可能也不了解学校,最重要的还是对学校没什么信心。家长见到我不讲话,我也没去追问,就这样我们沉默着,不了解彼此,只是和孩子在正常交往。
转眼期末家长会,门外的声音又传开了:这是什么学校?迟迟不开学校大门,让家长在外面等那么长时间?
这次家长会首先我把这个问题放到班级家长会的开始,因为这样的语言影响了整个学校,门口的整个家长群,我说,我的孩子在八十中就学的时候,上千个家长在那一时间不但拥堵了学校,人员过度密集,甚至造成交通堵塞,一度很久,我在那个队伍里没听到一点抱怨声。如果你觉得学校开门晚,你可以按时到。
至此我也和家长没有任何交流,本身就不愿和家长打交道的我只能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既不招惹,也不示弱,相处下来,只是别的老师觉得麻烦,而对我来说没听到任何影响情绪的语言。
家长带着感激在世故和薄情的当下,在有利则聚,无利则散的老师和家长中,难得遇到这样一位能够成为朋友的关系的,所以我弥足珍惜和感激,和这位高傲的上海来的家长和孩子中,我见识了大城市的个体优秀的素养,和那股高傲的气质,但是我们也靠着良心和努力不输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