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王安石《元日》(毛笔字练习)

(2017-01-27 16:45:49)
标签:

毛边纸

毛笔字

我写我心

诗文鉴赏

文化

分类: 书法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毛笔字练习)

局部放大

宋.王安石《元日》(毛笔字练习)

译文一: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

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译文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译文赏析均抄自网络)

 

《元日·王安石》译文及哲学赏析

文/小儒丸子

 

 

《元日·王安石》译文及哲学赏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1),

 

 

春风送暖入屠苏(2)。

 

千门万户瞳瞳日(3),

 

总把新桃换旧符(4)。

       

 

     一代名相王安石《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几乎是大年三十的代名词。这首作于公元1074年虎年大年三十,作品抓住‘虎年’往‘兔年’过渡的大年三十这个时间节点,利用‘虎音’与‘符音’的谐音,演绎出了结尾名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革新志向。什么是‘诗言志’?这就是‘诗言志’,哲音的这种触类而长,是春秋笔法的经典文理之一。有人会问:‘兔音’在哪里?‘兔音’在诗作标题‘元日’,何谓‘元日’?愿望实现之依,‘日’这个字器雅音读‘yi’,此处训诂为‘依据’,其同义词是‘途之图’,‘图、兔、途、土、屠’都是‘tu   tou’之音衍生出来的字器,从音训学上可以相互爻变通用。今年是虎年,虎年第一天写‘虎’言福,所谓‘周而复始’,大概就是《元日》这首诗要表达的哲理和文理,凡善阅读者不可不察。今天能体悟到《元日》这首诗作的道,从‘学习’的角度上,大概是领悟到了 ‘学而时习之’中的精义:学习在悟,悟在‘系时而作’。

 

【字面译文】

 

鞭炮声中,迎来除夕;

春风暖酒,阖家欢喜。

千家万户,互道新禧,

与时偕行,顺应民意。

 

【翻译难点】

    1、除:除夕,大年三十之午夜。

    2、屠苏:屠苏酒。‘屠苏’的哲音‘tu  shu’ ,音训为哲学字器‘图、术’,愿望与方法,如果把‘酒’的音jiu并入‘图、术’,《坤·六五爻》云:“黄裳元吉,文在中也。”北魏董勋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3、千门万户瞳瞳日:‘瞳瞳’按字象训诂为‘憧憬’的意思,《易·咸卦》云:“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我曾经作诗云:“何以守位?依于仁宅。何以聚人?正辞理财。”我这样理解‘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与王安石的理解完全相同,王安石在其新政中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这一观点,其理论根据就来源于‘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是‘瞳瞳日’的唯一正解。

      4、新桃换旧符:‘桃’音训为‘道’,‘ 符’训诂为‘复,周而复始’,‘桃符’的哲音应该理解为‘道中有复’。 ‘新桃换旧符’的哲音是‘新旧是在周而复始中完成的,易有变异,易有不易。’‘桃’如果要解释清楚,就看懂《诗经·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哲学翻译自评:

    要当好一个宰相,不是读普通的书就能解决问题的。王安石撰写了《周礼义》、《书义》、《诗义》这三本书。从《元日》这幅用春秋笔法写成的作品看,王安石对《周易》的理解、对春秋笔法的运用,是相当精深的。不读《易经》,要解读春秋笔法写成的诗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代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赏析】

 

      尚书云:“诗言志。”诗能隐含许多哲学道理,《系辞传》云:“(诗)成象之谓干,效(易)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如果把‘不达《诗》的哲理’换成‘达《诗》的哲理’,孔子这句话爻变为:“达《诗》三百,授之以政,可经营四方。“孔子非常提倡师教。王安石以改革而成为名相,以散文成就而列入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集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生,其历史地位非常显赫。哲学家的美名,主要是因为王安石撰写了《周礼义》、《书义》、《诗义》这三本书所决定的,即所谓的《三经新义》。诗不离《易》,《易》是春秋笔法之源、哲学之源。《元日》这首诗,就是抓住了生肖虎往兔来,抒发了改革图强的政治抱负,是‘诗言志’的经典之作。

     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出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这就是《元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孔子在《系辞传》中说,易理、春秋笔法都符合‘道可道’的大原则,易有革、易有杂、易有两仪(春秋笔法、易理)、阴阳刚柔四象、河书洛图八卦等诸多同源。本诗的‘诗言志’,主要谈哲学、春秋笔法、政治理想与现实三个方面。春秋笔法犹如‘窈窕淑女’,没有君子的智慧,求之不得。

      宋代词人叶梦得(1077~1148)在《石林诗话》中说:“荆公(王安石)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叶梦得进士出身, 1086年王安石去世时叶梦得正好十岁。这是我引用叶梦得《石林诗话》中的话,作为确定《元日》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

 

 

后记:

 

    春秋笔法的奇妙,在于字捆音、音爻字。今年属虎年,以下是我的习作,我的习作根据南朝·陈·诗人沈炯十二属相诗而来:

 

窈窕生晨岸,柳杨慕下来。

虎有返哺鼓,福向乾坤开。

 

附录:

 

南朝·陈·诗人沈炯十二属相诗原文(只取其前四句):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抄自尹晓春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34b810100h59c.html)


宋.王安石《元日》(毛笔字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