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柳如是《题画竹》(毛笔字练习)

标签:
毛边纸毛笔字古典诗词鉴赏文化 |
分类: 书法 |
明.柳如是《题画竹》
读书有感(四)柳如是《题画竹》诗
称中国为中国诗的国度,古代为诗的时代,应该说是符合实际的。只是由于男权社会的观念作怪。古代女诗人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再加上典型思想的束缚,在今天看来除了李清照,好像没有第二个女诗人?事实是否如此,值得澄清。李清照的诗有豪气,富于男人气质。是男性化的女人诗。读柳如是的诗,觉得才是女诗人的诗,清新雅致,平淡而绵厚。其《题画竹》,读来有清新朴实。隽永活泼,细腻而深刻,柔中带刚的感觉;富有生活气息和精神内涵。不是吗?
题画竹
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
一枝半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
(抄自稻花忆的博客http://daohuayi.blog.163.com/blog/static/164636138201263165725600/ )
柳如是:一枝片叶休轻看
http://upload.epuber.com/2012/0905/1346835221931.jpg
“作为一个女人我生错了时代,但恰恰我又生对了时代。”这是电影《柳如是》的开篇。很久没看到这么美的电影了,片中的社会动荡仅只是浅浅的一抹背景,风骨气节皆服从于爱情主题:陈子龙临死仍为爱情献祭,郑成功则是三角恋的一个支架,本应崇高的为娱乐降了一格,本应庸常的为唯美又升了一格,到结尾突然推出一个近乎穿越剧的场景,生生把观众从美梦中唤醒,怔忡不知所终。它其实可以叫做“柳如是的情与爱”。真正的柳如是的人生,要比电影丰满得多,也峭拔得多。
“章台柳”尊为“河东君”
“柳荫深处十间楼,玉管金樽春复秋。只有可人杨爱爱,家家团扇写风流。”在江苏吴江盛泽镇,栢家桥北的归家院,有一处名为“十间楼”的妓院,柳如是有文字可征的人生从这里开始。
柳如是出生于浙江嘉兴,本姓杨,名爱,因家遭意外,被人掠卖至此,成为盛泽镇小有名气的“瘦马”。瘦马者,贫家身量未足的幼齿女孩是也,被人买来加以调教,单等着富贾高门买马似的挑拣去做小妾。张岱《陶庵梦忆》中有记,从相面,鉴定小脚,到送彩礼,迎亲拜堂等,颇为详尽,是青天白日下的商品交易。14岁的时候,杨爱被吴江故相周道登的母亲买走,后被周道登强索去做了小妾。周道登本已妻妾成群,再得一娇小聪慧、多才多艺的杨爱,一时大为宠幸,每日抱置膝上教其读书吟诗。这引起了一众小妾的嫉妒,群妾统一口径,称杨爱与府中一清俊小仆私通。周道登大怒,要处死杨爱,周太夫人出面阻止,将其逐出府门。
杨爱无处可去,只好再次回到归家院。一去一返,虽然不过是一年的光景,于她却是人生里一段重要甚而漫长的时期,懵懂的小女孩转眼就被催熟为15岁的沧桑小妇人。她张起一面大大的艳帜,旗号即为“相府下堂妾”,既狠狠回奉了周道登,也借着名头炒作了自己,很快名声大噪,成为江南名妓。她自改杨姓为柳,名隐,又起名是,字如是,隐然有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自许之意。她“美丰姿,性儇慧”,谈吐不俗,“凡所叙述,慷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林下之风,文士做派,实实乃声伎中的另类。来往的众多文士中,最出名的是云间派的陈子龙、李雯、宋征舆三人,人称“云间三子”。他们与柳如声气相投,互为知己。
陈子龙是复社骨干,又是几社创始人,为晚明党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工诗,诗风雄浑沉郁,高华绮丽,被公认为“明诗殿军”;善词,其词含蓄深婉,韵致动人,被后世尊为“明代第一词人”。当时,几社常在南园集会。柳如是与陈子龙同居于南园的鸳鸯楼,红楼碧纱,风帘绣幕,吟诗作赋,“以男女之情而兼师友之谊”。柳如是身于勾栏瓦肆却心怀凌云壮志,凸显于青楼之众,主要是得自于这段时期的熏陶渐染。
崇祯八年(1635)初夏,陈子龙夫人张氏率仆妇闯进鸳鸯楼,口称奉祖母之命,为陈子龙读书备考,驱逐柳如是。张氏诗礼史传皆能举其大义,针奁女红与书算莫不精通,比起王熙凤有过之而无不及。陈子龙既怯于正妻之威,又受限于孝之名,更顾惜名士羽毛。是年深秋,柳如是黯然离开,再度开始浮家泛宅的飘游生涯。
柳如是所著《柳如是尺牍》第四通是写给徽州富商汪然明的。汪长住杭州,为人任侠好义,与她结为忘年交。柳以先生事之,而自称为“弟”,洒脱得体。此尺牍寥寥数语,其情殷殷,读之却不粘腻,只觉月白风清,有万人丛中一握从此余香在袖之感。“紫燕香泥,落花犹重,未知尚有殷勤启金屋者否?”正道出时年21岁的柳如是内心的仓皇与焦灼。然而“某翁愿作交甫,正恐弟仍是濯缨人耳”,依旧显出孤傲气来。据说“某翁”乃谢三宾,此人“量珠以聘”,柳如是却不肯苟且下嫁。柳如是写过一首《题画竹》:“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宛然是为自己写影。
在电影里,汪然明用“非诚勿扰,无才免谈”来述柳如是的择婿条件。崇祯十二年(1639),在草衣道人王修微家,钱谦益见到柳如是的《西湖八绝句》之一——“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极为推崇,在《西湖杂感》中吟道:“杨柳长条人绰约,桃花得气句玲珑。”,暗含柳如是姓,句下自注曰:“桃花得气美人中,西泠佳句。”又赋诗一首,以柳诗全句收入其中:“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今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钱谦益借王修微邀请柳如是同游西湖,柳如是对钱颇为满意,当众扬言:“吾非才学如钱学士虞山者不嫁!”钱谦益也知趣,遂在公开场合回应道:“今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乎?吾非能诗如柳如是者不娶。”
钱谦益何人?江左三大家之一,文坛领袖,东林党党魁,退职的礼部侍郎。再大略看其履历:17岁通过童试,25岁通过乡试,29岁通过会试,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一路科场顺利,志得意满,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后却仕途蹭蹬:做过浙江主考,一年后因浙闱关节案被削职;做过詹事府少詹事,又以东林案削职;47岁任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朝廷会推阁臣,位列候补宰相第二名,却很快被攻讦革职;48岁南归,开始闲居。这一赋闲,反倒符合中国人对名士的期许,成就了钱谦益的声望,所谓养望也。他与东林党人密切交往,评议时政,标榜气节,反对阉党,崇尚开明政治,很快成为清流中的领袖人物。
钱谦益有的不止于此。他学问淹博,才力富健,精通史学与佛藏,诗文名重一时,时人号称其为“当代文章伯”,文坛霸主是也。单就诗歌创作来说,“从古乐府到唐宋名家大家,无所不窥,无所不取,无所不舍,终自成一家”,《初学集》中称“前后七子而后,诗派即衰微矣,牧斋宗伯起而振之,而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评价极高。他出身常熟世家大族,拥有多处房产田亩,城内旧第,拂水山庄,半野堂,还有后来舅家给他的白茆芙蓉庄。据说幼喜《世说新语》,追慕魏晋风度,为人恣肆放诞、我行我素,并无一般老学究的迂腐之气;与创作上提倡“情真”“情至”,思想上接受心学影响,有对个性解放的主动追求,有越礼惊俗之举。如此,有才,有财,又不特重礼法,岂非柳如是意中的最佳人选?
崇祯十三年(1640)的冬天,常熟虞山,一叶小舟沿江而至,泊于山北菱塘。舟上下来一位儒士,头束幅巾,宽袖襕衫,然而身量娇小,脚上还穿了一双弓鞋。此人行至半野堂前,送上一方拜帖,上写: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这就是柳如是初访半野堂。清人余秋室为之绘过一幅画,题为“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景”,2008年在苏富比拍卖会上重现。这一访,成就了一桩姻缘。顾苓在《河东君小传》里说,柳如是“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钱谦益“大喜,谓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叔与君鼎足而三”,对于有个性而特立独行的女子,钱抱以完全欣赏和爱慕的态度,这就给了柳如是很大限度的包容和爱护。两个人“文燕浃月”,“越舞吴歌”,“更唱迭和”,谈诗论文,歌舞唱和,天天开文宴,日日都是新的。钱谦益用10天时间,迅速为柳如是建成一处精舍,借《金刚经》“如是我闻”句,取名“我闻室”,暗合柳如是的名与字。落成之日,钱谦益亲自去接柳如是,尊其为“河东君”。柳如是弃舟登岸,终于结束多年漂泊生涯,落到了一片足以托举她的实地上。
浴涅分埋连理枝
崇祯十四年(1641)6月,松江,芙蓉舫上60岁的新郎和24岁的新娘“合卺花烛,仪礼具备”,香案礼筵,箫鼓声乐,这是钱谦益在迎娶柳如是。钱谦益的原配陈氏尚在,为正牌三品淑人,柳如是却未受诰封,是为妾。钱谦益“以柳才色无双,小星不足以相辱”,恐纳妾之礼折辱了柳如是,故以正妻之礼迎娶,从松江到常熟一路招摇,风光体面。当地缙绅士人难以接受,认为此举“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体统”,是对礼教的挑战和破坏,是可忍孰不可忍?船过松江县城,两岸有喝倒彩的,有指指点点的,有出口恶骂的,更有甚者直接“拍砖”,砖头瓦砾免费赠送。
钱谦益和柳如是却都有点魏晋名士的做派,不拘礼法,自成风流,爱的就是那种破坏下的成就感,虽则闹得沸沸扬扬,却不以为意。钱谦益当天即赋诗“从此双楼惟海燕,再无消息报王昌”,难掩欢喜和满足。正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说的那样——“老头子恋爱听说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没有救的。”钱谦益娶得美人归,更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调脂画眉,笙歌起舞,两人又都是爱张致的主儿,便有些笑谈流传出来。据说,钱谦益曾经对柳如是戏言:“我爱你乌个头发,白个肉。”柳如是脱口而出,答曰:“我爱你白个头发,乌个肉。”钱谦益面色黑,头发花白,正合此语,闻者无不发噱。
两人“相得甚欢,题花咏柳,殆无虚日”,吟诗斗句,各不相让,闺房雅趣,别有情致。钱谦益在半野堂后为柳如是建绛云楼。楼共五楹,高三层,雕梁画栋,精巧宏丽。钱谦益乃江南藏书大家,楼内藏书丰富,陈设精致,金石古器、宋元珍籍、晋唐书画等充盈其间,有江南第一藏书楼之称。“绛云楼”三字由柳如是亲笔手书,据见过的人说是笔意清奇。钱谦益晚年在此著书订史,需考校翻阅处,则由柳如是上楼查勘,虽然卷帙浩繁,多到缥箱盈栋,但不管某书某卷,柳如是随手抽取,百不失一。钱谦益偶有用典不准,柳如是也能当即纠正,其博闻强记,文心慧目,令钱谦益愈加怜重。而“湘帘檀几,煮沉水,斗旗枪,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伪,间以调谑”,更是日常生活必有之义,绛云楼竟有似于李清照与赵明诚当年的归来堂。
绛云楼名扬海内,四方文士慕名而来。钱谦益怠于应酬,便让柳如是出面,甚至代为回拜。柳如是或锦帽貂裘,华丽女装出场,或飘巾宽袖,一身儒生打扮。与文士俊彦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端的一派名士风流。钱谦益称之为“柳儒士”,他的托举、包容、宠溺,使柳如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舒展和开放,生命的经纬得以向着纵深扩展。
1644年3月,崇祯身死国灭。5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这就是南明小朝廷,南京迅速成为野心家的天堂。钱谦益身为东林党魁,借助马士英和阮大铖之力进入渴望已久的内阁,成为礼部尚书。朱氏留在常熟老宅,且早已“被”淡出正妻角色,柳如是一跃成为南京城里风光体面的尚书夫人。
昔日不得志的政客和堕入风尘的女子,此番否极泰来,时有得意忘形之处。据说,钱谦益设宴邀请阮大铖,柳如是即席演唱阮大铖的《燕子笺》,阮赠送一顶价值千金的珠冠,钱受宠若惊,“命柳姬谢,且移席近阮”,闻者无不为之绝倒。柳如是还曾巡阅江防,骑马,着戎装,冠插雉尾,直如巾帼英雄梁红玉再世,亲自登台击鼓,为演习助威。然而,南明小朝廷终究不保。第二年4月底,清军攻破扬州,兵临南京城下,弘光帝与马士英夤夜弃城而遁。5月15日,大雨滂沱中,钱谦益、赵之龙等率弘光朝所遗之臣,打开城门迎降。
柳如是原有一腔英雄气,曾慷慨放言:“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大义大节犹如熊熊烈火,她渴望以此将其从世俗、庸常、空怀壮志的泥淖中拯救出来,涅成新。
是年秋,钱谦益北上进京,柳如是拒绝同行,留居南京。清廷对应崇祯朝,给了钱谦益礼部侍郎的职位,钱尚书又做回钱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这时,南京传来消息,说柳如是与一个姓郑的书生偷情,钱谦益的儿子钱孙爱愤而告官。(对此,电影里有所杜撰,把郑生改为郑成功。)钱谦益闻言告病返乡并有言:“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且不能全其名节,焉能以不守身而苛责一女子耶?”国破君亡的痛切有几多,名节不保的懊悔有几多,被世人嘲谑的羞惭有几多,他对柳如是的谅解就有几多。
钱谦益宽恕柳如是,更是为了宽恕自己。此时,他方才把她从玩物,从宠妾,从戏弄风尘的柳儒士,从他老境将至正需点缀的艳色里拔除,视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能在艰危尘世上舔舐彼此痛苦,相濡以沫的同路人。两人返回常熟,读书隐居,流连诗词,秘密参与江浙一带的反清复明活动。期间,他们招待过江阴抗清义士黄毓祺,柳如是倾其所有提供军饷。舟山明军大举反攻的前夜,柳如是得到钱的授意,冒死到海上犒师。孰料有人告密,黄毓祺事泄,清廷诏令总督马国柱派兵缉拿钱谦益,将其押往南京。病中的柳如是要求代钱谦益死,遭拒,便要求随侍护送之。到达南京,钱谦益被下刑部大狱,柳如是艰难奔走,多方托人打通关节,洗刷从逆谋反的大罪。40多天后,钱谦益无罪开释,感慨满怀,作诗云:“恸哭临江无壮子,从行赴难有贤妻。”从精神世界到现实生活,柳如是已成为他的依靠。
钱谦益管制解除后,返回常熟便从城里迁出,以红豆山庄为秘密联络点,联系各方抗清势力。柳如是变卖珠宝积蓄,装备500义军,钱谦益以诗与注隐秘记之。钱谦益联系上朱由榔的永历政权和郑成功的军队,献计献策,并利用降臣身份作掩护,以游览湖山拜访故交为借口,三次游说策反时任金华总兵后升任苏松提督的原明朝将领马进宝。
郑成功曾慕钱谦益文名而拜为师,钱为他起别字“大木”,寄以“一木支大厦”之意。郑成功不负厚望,果成复明之大木,数度率师北上,又收复台湾。康熙二年(1663)夏,郑成功逝世,最后的希望之光陨灭,其余反清复明组织皆如萤火烛光,不成气候。是年,钱谦益82岁,柳如是46岁。这中间,经历了大开大阖,也体味了凡俗点滴。钱谦益80寿诞,柳如是匠心独具,在田里巧播油菜籽,及至油菜花开时节,登高一望,碧野间呈现出的是一个金黄明艳的“寿”字,钱谦益喜得打跌。而在红豆山庄,钱谦益外祖父当年手植的那棵红豆树,沉默20年后突然开花结果,结出鲜艳美丽的红豆,九月寿辰又是一份别致的贺礼。虽然生计日艰,但夫妻感情却是越发深笃。不料,康熙三年(1664)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病故,享年83岁。亡人尸骨未寒,钱氏族人即谋夺钱家房产。骄傲的柳如是何时受过这等屈辱?然权衡各方,她最终选择了死亡进行绝地反击。当日,柳如是宴请发难族人,著遗书言明乃被逼致死,遣仆人私下告官,用三尺白绫结果了自己。最后,苏州知府依法拘捕一干恶人,钱家总算免于倾家荡产。
钱孙爱及钱谦益众门生,以匹嫡之礼葬了柳如是,碑上刻的是“河东君之墓”。这一次匹嫡之礼,再无缙绅士人出面抗议,反倒是闻者颔首,皆以为柳如是完全当得起。柳如是并未与钱谦益合葬,两墓一东一西,遥遥相望。柳如是的人生终止在47岁,此时距离钱谦益去世,仅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