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之上集: 太陽旗

标签:
赛徳克巴莱太阳旗2011台湾史诗巨片魏徳圣1930霧社事件周心宇文化 |
分类: 烽火臺灣四百年 |
2008年,台灣正名了第14個台灣高山原住民族--賽德克族(由泰雅族分支而出).此部電影以﹝賽德克族語﹞發音,描述西元1930年間台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霧社事件。
心宇所知道的霧社事件始末:
1.定義
泰雅族語: 賽德克=人,巴萊=真正的. 賽德克.巴萊 = 真正的人
2.來自樹的民族
賽德克族自認是樹的民族,為將最後的糧食留給抗日戰士,賽德克婦女帶著幼兒集體自縊,因為賽德克的原始傳說深信他們的祖先是由兩顆樹所生,所以生於樹而死於樹,殉難者200餘人吊死的屍體把樹林都壓彎了,可謂壯烈!
3.部落頭目被集體送至東京日化
自西元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至西元1930年霧社抗日事件發生,台灣已被日本統治長達35年,霧社是日軍最早進入的原住民蕃社,頭目莫那魯道還曾被送到東京"日化"長見識.莫那在東京親眼所見日本人的船堅炮利,他稱飛機為"會飛的鐵鳥".莫那起義前,心中是明白的,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4.莫那魯道亦正亦邪,最後槍殺妻女壯烈成仁
西元1929年莫那魯道,還曾帶領日軍進山去屠殺過其他部落的老弱婦孺十餘人,1930年莫那突然想通了,為保護原住民的傳統出草(獵人頭)文化,振臂一呼,反過來抗日,所以就歷史定位而言,莫那魯道的功過與節操是有些裦貶不一.起義後期為了不讓日本人取走他的頭顱,莫那魯道最後在槍殺了自己的妻子及兒女後也隨之持槍自殺,而霧社事件不久也宣告失敗。
昭和8年(1933年)其遺骸被日本人意外尋獲,日人將其送至臺北帝國大學做為學術標本。
民國63 年(1974年)在其族人強烈要求下,遷葬至霧社的「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旁。今日霧社(屬南投縣仁愛鄉)當地設有霧社事件紀念公園,其中就有莫那魯道的雕像,以紀念他的事蹟;另外新臺幣20元硬幣亦採用他的肖像。
5.日軍投下生化彈殘害生靈
日本陷入苦戰,竟違反國際公約,日軍投下生化彈企圖毒殺整個賽德克族群.
6.日本帝國以蕃制蕃結束霧社事件
日本人策動其它原住民族將霧社事件中的抗日壯士200餘人的首級獵下,交給日本人來領功封地,並俘虜60餘人交給日本,日本最後集體槍殺殆盡,結束了台灣史上原住民最慘烈的抗日戰爭--霧社事件!
(撰文/周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