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之旅(十六):黃鶴樓

标签:
游记黄鹤楼鼻烟壶长江三峡台湾台北心宇旅游心情 |
分类: 周遊列國 |
今天我們一行人抵達武漢市.首先參觀遠近馳名的黃鶴樓.
唐代詩人崔顥寫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詩中所謂乘黃鶴去的“昔人”是古代仙人.《報恩錄》一書上說:黃鶴樓原名辛氏樓。辛氏在山頭賣酒,有一位道士常常來喝酒,辛氏並不向他索酒錢。道士後來要離開此地,臨別時用橘皮在辛氏酒家的墻壁上畫了一隻鶴,並對主人說:“有客來了,你就拍手,鶴會飛舞就有酒的。”此後辛氏酒家生意興隆,逐漸富裕起來。過了10年,那位道士又來了,拿出他所佩戴的鐵笛吹了數聲,一會兒,白雲自空中飛來,鶴亦從墻上飛下來舞蹈一番,然後道士乘鶴而去。辛氏便在道士跨鶴升天的地方建了辛氏樓。因橘皮畫的鶴呈黃色,後人就把辛氏樓稱為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位於武漢市蛇山之巔的黃鶴樓,相傳它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黃鶴樓歷經滄桑,屢毀屢建,不絕於世,可考證的就達30餘次之多。黃鶴樓最後的一次被毀是清末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八月,因漢陽門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風大火猛,殃及城樓,很快將這千古名樓化為灰燼,僅存數千斤寶蓋銅樓鼎一架。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現存黃鶴樓為20世紀80年代重建而成。
在黃鶴樓中,每登高一層,我就會到陽台眺望遠方,聽說可望盡武漢市的景色,但可能是大陸幅員太過廣闊,望向遠景總是一片灰白感.與幾天前在重慶市看到的長江上遊景色還是很像! <台灣因地方較為窄小,一般景色都屬近景居多,所以顏色較明亮些>. 遠方的長江大橋也是看不太清楚....
十二生肖鼻烟壺內題字 神乎其技
裡面幾乎每層樓都賣有紀念品,香木褶扇,玉佩與中國結居多,其中在外庭園側邊的鼻烟壺最特殊!
每個壺都印有一生肖圖騰,選定後還可請店員用小毫毛筆在壺內題字,就這麼小的壺嘴,只約莫一手指的粗細,他竟能將毛筆伸進去寫,還得'反著寫',透明的鼻烟壺玻璃看進去字才會變成正方向.且10分鐘內就可寫好取貨.真是太厲害了!我對這兩位當眾毛筆入小壺寫反字的藝術人員,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且不貴,寫一個好像約莫才10元人民幣吧,好幾年前的事,當時的物價也有差別,且我真忘了到底是幾兩錢了啦...呵呵!
我因時間有限,得趕下一個行程.礙於時間緊迫只買了兩個透明小葫蘆,無法幫全家人都買一個來題字,好遺憾啊!
(未完
遊記/周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