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

(2009-11-15 20:50:05)
标签:

游记

考古

古尸

葬具

荆州博物馆

竹牍

棺室

长江三峡

历史画面

分类: 周遊列國

西漢古屍遂先

鳳凰山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城北約五公里處的楚故都紀南城的東南隅,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陷楚國都城紀南城後,這裏便淪為廢墟並成為秦漢時期的一處貴族墓地。經過考古鑽探,已發現秦和西漢時期的古墓180多座,168號西漢墓就是其中的一座。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

葬具為木質葬具一槨二棺.槨窟全長4.62米,寬3.17米,高2.12米.

棺為內外套棺:外棺長2.66米,寬0.97米,高1.02米. 內棺長2.23米,寬0.70,高0.71米.

 

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博物館等單位於1975年對此漢墓穴進行了發掘。墓葬為豎穴土坑墓,葬具為一槨二棺,槨室分為頭廂、邊廂和棺室三部分,棺室與另外兩室之間有門窗相通。(我看著這兩室黑色的棺槨存放於樓梯轉角處,光線有點晦暗,感到一種陰森之感!)

墓內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屍和竹牘告地書、筆、墨、天平衡杆以及漆器、銅器、陶器、竹器、絲麻織物、木俑等五百餘件珍貴文物。根據墓中出土的竹牘記載,古屍名為,江陵西鄉市陽里人,生前爵位為五大夫(西漢二十等爵的第九級),死亡年齡約60歲,下葬時間為西漢文帝十三年(西元前167年),距出土(西元1975年)時已有2142年。距我參觀時(西元2002年)已有2169年的歷史了.

出土時古屍外形完整,身長1.66米,體重52.5公斤。皮膚、肌肉等軟組織均有彈性,四肢大小關節亦可活動,32顆牙齒齊全且牢固,鼻道暢通,左耳鼓膜猶存,腦殼完整,腦膜血管清晰,內臟器官齊全,骨骼正常,皮下膠原纖維保存良好,與新鮮組織非常接近,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


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

<遂先生>已在地底沉睡了二千一百多年,臉部照片為解剖時之檔案照片.而另一張為參觀時之全身照與其內臟照片.

 

 根據學者的初步研究,鳳凰山168號漢墓古屍得以保存完好的原因主要是深埋、密封和棺液的防腐作用,說明漢代二千多年前在醫藥、防腐等技術方面已有較高的水準。

 

陪葬品數十件:

偶人,麻鞋,漆方平盤 ,耳杯, 漆圓盤, 銅錢, 玉印, 竹牘, 毛筆及竹筆筒,銅削刀等等

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

 

被這麼早發現也不是一件好事吧

因為遂先生原本內臟在其身體中,古屍是全身自然完好的.出土後,才以現代技術解剖並採木乃尹式將之內臟與身肉分離,再用福馬林防腐劑來保存,如此也只能夠再保存200多年而已.我們團員(包括我)都看到遂先生的指尖已經開始腐爛,我們都認為,如果至今都沒發現遂先生,說不定他更能保存長久,可能再過一千年他還是保持完好如初. 所以他被這麼早發現也不是一件好事吧!

 

楚國文化與漆器展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   

長江三峽之旅(十四):古城荊州(中)

 

 

 

 

 

 

 

 

 

 

羽人                                           木辟邪

 

荊州博物館之完整介紹

    荊州博物館在荊州市江陵區西湖之畔。成立於1958年。 館內設有考古、陳列、文物保管與保護等部門,以發掘、研究、展覽江漢地區古代文物為主。館內收藏豐富,以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文物、東周時期文物、秦漢時期文物為大宗。其中以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和陶塑動物、楚和漢的漆木器、絲織品最具特色。
  館內展覽有《出土文物陳列》,《鳳凰山168號漢墓》、《古代漆木器精品展》、《古代絲織品展》。它們彙集了館藏文物的精華,展示了自遠古至西漢本地區的歷史變遷及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