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色雨林】【科普】别因这个魔鬼让孩子一事无成:ADHD

(2015-11-13 13:46:58)
标签:

金色雨林

儿童心理

本文来自金色雨林:《【科普】别因这个魔鬼让孩子一事无成:ADHD

编者按:

谈到多动症,可能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个场景: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的伙伴,若是特别活泼,常常会被周围的大人玩笑地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更甚者,成为小伙伴的口头禅。其实,这张隔在”“小朋友直接的陌生的,你们真的掀起过吗?

名词解释:什么是ADHD

http://www.jinseyulin.cn/data/upload/201511/f_a2f49332421d6a3f5f023fa6387a2914.png

 

ADHD的表现】

注意力缺乏且多动的孩子很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蚂蝗听不得水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第一:不集中

 

上课一听到教室内有一点响动,就立即东张西望;在家做作业时,也是东摸摸西瞧瞧,听不得一点动静,做作业拖拖拉拉,让家长烦不胜烦;考试时也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做不完卷子。

第二:过度活跃

 

过度活跃症状,说白了就是坐不住,他可能在房子里来回奔跑,爬上爬下。当要求他坐着的时候,会来回蠕动、坐立不安、跳起又坐下,没法安静地玩耍。

第三:冲

 

强迫的表现则有比如插队、干扰他人、或者老师还没有说完问题就抢答,这方面的症状让孩子很难按照顺序做事情,也很难在行动前加以思考。

第四:粗心

 

不善于抓住注意对象的要点和重点,不善于分配注意,所以对于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总是粗心大意,差错百出,尤其是一些需要有耐心去观察和完成的细节性任务更容易出错。此外丢三落四,把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丢失在家或忘在学校的情况,在这类孩子身上也十分常见。

ADHD10个诊断标准】

 

下面我们根据1989我国中华神经精神学会通过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对一些多动儿童行为做具体描述。

http://www.jinseyulin.cn/data/upload/201511/f_eeda3a142793d0ed67fbc0ebb540ff68.png

家长不要对号入座,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因为ADHD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判断的过程,只有有关的专家才能做这一诊断性的工作。

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

10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您是不是误会孩子了?———————————————

【容易被误解ADHD的几类孩子】

 

1、注意力障碍(ADD)和ADHD的区别

现实情况下有一类孩子,上课并不多动,相反还很安静,但老师一提问,他们却根本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

这类孩子有一个医学专业词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即注意力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是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

1在注意力分配上ADD并非无法集中注意力,只是不能决定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和场合。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比普通人更能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做到高度的专注。比如在工作中,可能对有很大挑战性的Project非常专注,但对乏味枯燥的部分,则兴趣缺乏。

2在个性方面,跟ADHD过度活跃相反,ADD往往是相当安静甚至是严肃的人。另一方面,ADD也不意味着反应迟缓,许多ADD患者天资聪慧,反应敏捷,而且非常成功。所以,有注意力缺乏及紊乱症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比较高的人。

2、正常的好动与ADHD的区别

http://www.jinseyulin.cn/data/upload/201511/f_cca563768f7459972b543b4aba4f7783.png

1)对有兴趣的事是否专心。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不到。

2)自控能力。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3)精细动作等。正常孩子作快速、反复、精细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4)对兴奋剂的反应。中枢神经兴奋剂能使正常儿童引起兴奋;而患多动症的儿童服用后,却很快地表现得安静,少动,注意力呈相对集中。当他们服用镇静剂时,反而出现兴奋、多动。例如喝过咖啡或浓茶,如果孩子没有突出表现时,希望家长不要随便带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诊,否则会给孩子心理上不良的刺激,带来精神负担。

ADHD为何会找上门?】

1. 产前因素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是ADHD,他们的孩子是ADHD的几率也非常大;

妈妈在孕期经常使用电子产品,或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下,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可能会带给孩子ADHD的风险;

剖宫产的孩子未经产道挤压,缺少先天的触觉刺激,也增加了ADHD“降临”的几率。

http://www.jinseyulin.cn/data/upload/201511/f_ec0cf7503459c1cc14240efdd3947b11.png

2. 抚养方

孩子生活环境不良,或者营养不良,也是ADHD的温床。

3. 人为环

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甚至常有暴力行为,孩子也有几率换上多动症。

ADHD怎么破?】

对待这些“不安分“的孩子,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http://www.jinseyulin.cn/data/upload/201511/f_e138ef350e314b8f0c03fd5847b97bab.png

1.【培养兴趣爱好】

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下棋、画画等,锻炼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

2.【肯定表扬

ADHD孩子易被周围事情分心,而放弃原来做的事情。因此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师和教练“,鼓励孩子善始善终。

3.【制定规章制度】

告知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干,哪些不可以,并且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4.【运动场上的陪练】

ADHD孩子精力旺盛,要多引导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耐心指导,并陪伴他们一起玩。

5.【必要的心理咨询】

找医生做心理治疗,还可以配合一些锌剂来调理,平衡生理发展。父母切勿采用打骂等粗暴的手段,否则对孩子来说是二度灾难。

编后:

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明显不同,偶尔出现以上某种现象是很普通的。家长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观察自己的孩子,知道有关注意力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原理,从而不再简单地从学习状态和学习动机这样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