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改委能弄明白药价吗?

(2010-06-18 07:25:10)
标签:

健康

    发改委能弄明白药价吗?
有媒体昨日报道,部分药品在新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大幅涨价,昨日,发改委紧急回应称,目前,发改委已启动对新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正在进行成本和价格调查。
可我现在要反问的是:发改委能弄明白药价吗?
我2年前曾经应邀去发改委药价司参与价格调研讨论会,我当时直言了药价政策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研究意见:
1、药品在医院销售实行顺价销售,即进价加15%销售给患者。这个加成销售政策实实在在是“逼良为娼”的政策!因为这样就从利益机制上鼓励医院选择高价药而非廉价药。比如,同样是1g规格的头孢曲松钠针剂,国内知名药企东北制药总厂生产的此药质量非常优秀,价格只需每支2元左右,而同样的药品1g规格的头孢曲松钠针剂,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价格确被发改委定为每支80元。医院采购80元的罗氏公司产品,按15%加价,每支获利12元,而采购东北制药总厂的2元的药品,按15%加价,每支获利仅0.3元!在利益绩效机制下,医院当然更愿意选择昂贵的药品,更何况暴利药品的厂家具备送礼公关和贿赂的巨大利益空间,暴利药的畅销就是水到渠成了!从这一点上说,暴利药品横行的罪魁祸首在发改委自身:定价机制上的失智,以及被公关集团所操纵!呵呵,我反复强调,新医改要成功,光靠热情或良心是不够的,还得靠智慧的改革设计!
2、相比较“15%加价”的药价政策,我认为“分段加价”或“固定值加价”会更科学些!
所谓“分段加价”,就是“低价药品”的加成率高于“高价药品”,优点是鼓励医院采购低价药。举例:2元进价的药品,允许你加价50%,即卖3元,医院赚1元;而80元进价的药品,只允许你加价10%,即卖88元,医院赚8元。但这一价格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医院看重的是利润额的绝对值,医院还是会选择赚8元而不是赚1元!这是发改委给同一药品定价时对于外资合资企业过分的照顾所导致的,国内与国外的定价太过悬殊了!呵呵,谁让人家外资企业财大气粗呢!
所谓“固定值加价”,就是不管你的采购价是多少钱一支,每支的加价都是固定值!比如:2元进价的药品,允许医院加3元钱销售,80元进价的药品,也只允许医院加3元钱销售(“固定值加价”法可是本人在全国的独家发明哦)。这样,医院的利益动力就完全变了:我愿意购进2元每支的低价药了,因为同样是获利3元,为何要多支出采购成本78元呢!这个时候,医院就开始想到患者的利益了:为医院的上帝患者省点钱吧!呵呵,从人类的劣根本性而言,先满足自己的利益,这是前提条件,满足了这一前提条件后,然后才考虑别人的利益,所谓,人之初性本恶吗?
3、“分段加价”或“固定值加价”有其科学性和现实性,但仍然有本质上的弊端:只要还存在按药品数量多少来决定医院的利益,就无法消弭医院开大处方和重复用药的利益动力!一盒药赚3元,十盒药就是30元!医生当然有动力给患者多开几盒药,于是大处方现象出现了。要从根本上解决药价问题,需要对药品进行“去商品化”的伟大的彻底的变革!!!---简言之,药品零利润,纯粹以服务费表达价值,实施医药卫生全行业的(G+J+P)宽带薪酬模式!呵呵,药品零利润,医院和医生当然就不会大处方滥用药了。
4、医院药品零利润,可如果医生继续拿药品回扣怎么办?哈哈,这就是本人研究的“五心药学采购包”的妙处了:5000品牌药,全面保健康!5000种常用药品都按照私人老板的采购思路采购,逐一摸清真实底价,同时结合药理药学的分析,去伪存真,屏蔽掉那些虚高价格的药品,给全行业提供一个纯净的符合伦理的满足治疗科学要求的药物大环境!
 
 
医保新药突击涨价 业内称利润多用于打点公关
2010年06月18日 04:47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13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6/18/0d3b29e017670d0c64fb77c47444de8a.jpg 

 

 

2009年国家医保目录新增了260种药品,其中30种,在进入目录前后纷纷涨价,问题出在哪?记者了解到,进入各省医保目录的药品也有类似现象。离谱的是,药厂居然大吐苦水:我们并未从涨价中获利。这笔钱被谁赚走了?

 

发改委昨已紧急表态,称对企业在医保目录公布前后的涨价行为将从严核查。

记者黄佩

药品的注册、安全、质量等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负责

药品的报销由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药品的价格由发改委和地方物价部门负责

药品的招标采购由卫生部门负责

药品的流通市场由商务部来管

药品卖不卖得动医院方面很重要

新进药品超一成涨价

与2004年版的目录相比,2009年新版医保目录增加了260个药品。据媒体报道,这其中已有30多个品种的药出现价格上涨,从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医保目录公布前后。

就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4天,深圳一家药业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物价局进行了调价备案,将其生产的20mg单位的阿柔比星冻干粉针剂价格调整为每支121元,按照物价局的文件,这个新价格就在去年11月30日起开始执行。在此之前,这个产品的价格为113元。11月30日,国家医保目录公布,20mg的阿柔比星冻干粉针剂名列其中。

比阿柔比星早5天执行新价格的,还有一个新进全国医保目录的药品。按照辽价发(2009)111号文件,一家当地公司生产的名为榄香烯口服乳的药品,在去年11月25日提高了价格。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榄香烯口服乳进入了辽宁省医保目录。一支20ml∶200mg的榄香烯口服乳新价格为170元,而在提价前,同样规格的榄香烯口服乳价格仅为每支93.5 元。也就是说,在全国医保目录公布前5天,这个即将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上涨了82%。

涨价之后可获得较高政府定价

该报道还称:当一家企业获知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会马上填写一个表格,列明涨价原因,向当地物价部门进行价格调整的备案。涨后价格获得当地物价部门认可后,企业以此为据到各地参与药品招标。如果上涨以后的价格不被部分地区认同,有的企业会干脆放弃这几个地区的招标以维持高价。

“用这样的方法操作半年或一年后,发改委看到的价格,就变成了企业上涨之后的高价,政府定价自然也水涨船高。”业内人士说。

药厂:一进医保目录公关费用大涨

广州一家药厂的负责人陈海(化名)昨天告诉记者,其实这种操作模式在医药企业并不是个案,甚至可以说比较普遍。除了进国家医保目录会涨价之外,进一些省份的医保目录也有类似做法。据悉,人保部门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之后,各省份还将制定本省医保目录,并有243个药品的调整权(可增补、删除)。“谁能进去,就要看工作做得到位不到位。尤其是药品销售最好的省份,药厂更是想尽办法抬高价格。”陈海说。

业内人士: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之后,就有更多的医生需要打点

“医保药品一般都较受患者欢迎,但是医保目录里同类产品也很多,医生凭什么要开你家的药?就看你的公关做得到位不到位,这需要费用支持。政府的定价是最高零售价,这一上限封得是高还是低,直接关系着药品能用的中间费用(出厂价与采购价之间差价)的多少。”

陈海还告诉记者,一些产品在进医保之前上涨的价格,厂家并没有赚到多少,更多消耗在中间费用上。因为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之后,产品将在很多省份招标采购,也将在更多医院实现销售,有更多的医生需要打点,这些都需要费用来进行公关。

药店:药店如不愿提价,有的药厂为了维护医院的价格,会放弃药店销售

广州某大型医药连锁企业总经理昨天告诉本报记者,一些进医保目录前涨价的药品往往会进行药店价格的维护。因为物价部门制定一个药品的价格会参考各种因素:厂家自己的报价、同类产品的价格、药店零售价格等。因此,作为药品销售的另一个渠道——药店的价格,往往是企业最头疼的。因为同样的药店的价格往往要比医院的低。有的药厂为了保证医院的价格,甚至根本不在药店销售自己的产品。

“对一些不听话的药店,药厂宁愿撤货,也要保证医院的价格。还有一些厂家会跟药店进行协商,双方达成利益共识后,药店的价格就会上涨。”该人士说。他还向记者透露,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颁布前的一段时间,有几个厂家要求他们药店对产品进行价格维护,其中有一家还是外资药企。

记者观察:

作为生产企业,总是有办法让自己高价药合法化,打掉一个高价药还会有新的冒出来。问题解决的关键还要在根子上,除了医药分家这一老生常谈的办法之外,如何改变药品多头监管的弊端,使得监管体系更加畅通,而不是条块分割,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市民:冤枉钱还得我们掏

市民购买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可以报销一定的比例,这中间有政府财政投入、用人单位的投入也有市民每个月交的医保费。医保目录里的药品价格高低,不仅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投入,还关系着市民的荷包。按照上面所举的例子计算,一支20ml∶200mg的榄香烯口服乳新价格为170元,而在提价前,同样规格的榄香烯口服乳价格仅为每支93.5 元,如果按照广州现在的统筹门诊报销比例,此药医院按最高零售价出售,市民在社区门诊开此药,按照65%的报销比例计算,将要比提价前多付出26.77元。而政府财政支出的医保资金也将多掏钱。

“财政投入最终不也是来自我们纳税人吗?到最后,这些利益却让给了医院、医生、药厂,你说冤不冤?”昨天,家住荔湾区的杨阿姨心痛地说。

发改委正在研究“反暴利”认定标准

本报北京讯 (记者赵琳琳)针对部分药品在新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涨价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昨日表示,目前,发改委已启动对新进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对于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企业突击涨价的,将严格成本核查,属于不合理涨价的,定价时一律不予认可;对于进入目录后、政府定价前涨价的,将责令相关企业恢复原价,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据介绍,由于需要开展成本价格调查等工作,药品从进入医保目录到政府核定限价标准,需要一定时间。为不影响市场供应,按政策规定,在政府未定价前,经营者可以暂按市场实际价格执行,但不得随意涨价。

这位负责人表示,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是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主要是“防涨价”。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在控制涨价同时,配合招标采购,促进企业通过竞争合理降低价格。对于企业自主定价,正在研究“反暴利”的具体认定标准和程序,将依此打击恶意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