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健康与生命”探考
(2009-08-09 22:34:29)
标签:
养生保健脾胃正常值心理健康中国健康 |
现代生物学给出的一般的科学定义大致上是这样的: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
历史的看法
中医对健康的描述: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与否关键在于脏腑和经络是否健康,而脏腑是否健康关键看脾胃的健康状况,中医有个著名论断“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一切饮食和活动的供应完全在于脾胃的功能,所以中医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就在于脾胃是否健康。
性格对健康也影响巨大,性格塑造疾病:
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包括心理健康。国内外心理学家、医学家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不少精辟见解。心理学家麦灵格说:“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变故,而要三者都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著名健康学者马斯乐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当然,以上关于健康有许多定义,都有其依据也都有其不完善之处。实际上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健康都是个模糊概念。没有病痛当然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但病痛的概念并不比健康更清晰,一个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只要不接触过敏原,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都是健康的,但一接触过敏原,轻则出现皮疹或哮喘,重则休克甚至死亡。用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来定义健康,把人同环境联系起来理解健康,是一个进步。但这一定义偏重于人体的功能,也有它的难题。如一个健康的教授不一定能适应码头工人的体力劳动,而这两种工作都是社会上日常进行的。用生物学参数来定义健康,似乎是最精确和最方便的,因为只要翻开医学的教科书,就可以找到人体各方面的正常值。但身高超过常人的运动员按照这个标准,就应划为不健康的范围。实际上这些正常值都是从正常人中调查后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来的,但其正常范围并未包括全部正常人,只取了中间的95%,也即超过上限的2.5%和低于下限的2.5%,正常人并未包括在内。所以不少临床学家都认为在这里"正常值"的名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该改为"标准值"或"变异范围",以免引起误解。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但"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是一个不易掌握的标准。
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八大标准》
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