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昂贵药品被私换”看管理“失德”的机制原因

标签:
杂谈 |
听听蚌埠三院相关领导的解释:“护士失手打碎了那瓶丙种球蛋白,因为惧怕,所以私自注射了足量的葡萄糖抵数!”
事件链接:
昂贵药品被私换会否只是一次偶然
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采用某些市场机制,但不是把市场原则全盘引入。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能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靠创收维持医院运行,实际上是把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推向了利益的对立面
http://img.ifeng.com/hres/200902/02/09/78965c960b9639b23633f9ef647c5255.jpg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
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造成的,应鼓励广泛开展竞争,走市场化的路子。这是对市场规律和卫生发展规律认识不清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采用某些市场机制,鼓励有序竞争,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绝不能把经济改革的原则照搬到社会事业中来,也不能把市场原则全盘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中来。
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各有各的发展规律。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配置卫生资源的基本依据是人民健康需求,而不是追求经济收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靠政府主导、加大投入,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广大医务人员努力奉献,靠人民群众支持、理解和推动,而不能靠市场化。市场化保障不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维护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项重要责任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维护公众利益,也必须靠加大政府投入、严格监督管理。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创收归己的机制,人员工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都要靠服务收费来筹措,医院要发展,就要多收费,怎么能维护公益性?以药补医的机制拉动了药价虚高和开大处方,加重了群众负担,怎么能体现公益性?少数医疗机构把职工的收入与服务收费挂钩,实行多收多得,怎么能落实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