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

标签:
读《西游记》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读《西游记》
张玉万
回味流金岁月,认真阅读了一遍藏书《西游记》(共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2月北京第1版,1980年5月北京第2版。河北人民出版社重印,1980年11月河北第1次印刷。这套书是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从昌黎新华书店买来的,时价3.40元。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今见最早的《西游记》版本是明代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未署作者姓名。鲁迅、董作宾等人根据《淮安府志》“吴承恩《西游记》”的记载予以最终论定“吴承恩原著”。
此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此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我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深深折服于《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书中的角色多是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而故事则是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斩妖除怪,祭宝斗法;作者把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的美。这种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些就好像现实的影子,有些又包含着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非常入情入理。那富丽堂皇、至高无上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使人想起当朝的百官;扫荡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隐寓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作者歌颂上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同时借小说寄托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西游记》:不朽的经典,永恒的魅力!
读《西游记》1
读《西游记》2

读《西游记》3
读《西游记》4

读《西游记》5
读《西游记》6
读《西游记》7
读《西游记》8
读《西游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