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735
  • 关注人气:2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仓颉篇

(2020-09-22 11:16:52)
标签:

仓颉篇

教育

分类: 古代蒙学教科书

仓颉篇

 

 (第一章)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讽诵,昼夜勿置。苟务成史,计会辩治。超等轶群,出尤别异。初虽劳苦,卒必有意。悫愿忠信,微密瘱。儇侫斋力。

(第三章)赏禄贤知,赐予分贷。庄犯耆强,朋友过刻。高嚣平夷,宽惠善志。桀纣迷惑,宗幽不识。谷肄宜,益就获得。赏勦向尚,冯奕脊背。系孙襃俗,貇朁吉忌。瘛囗癰痤,疢痛遫欬。

(第四章)疢痛遬欬。毒药医工,抑按启久。婴但捾援,何竭负戴。谿谷阪险,丘陵故旧。长缓肆延,涣奂若思。勇猛刚毅,便疌巧亟。景桓昭穆,丰盈爨炽。嬛焆黑,囗娒款饵。

(第五章)戏丛奢掩,颠愿重该。悉起臣仆,发传约载。趣遽观朢,行步驾服。逋逃隐匿,往来眄睐。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胡无噍类,菹醢离异。戎翟给賨,百越贡织。饬端脩法,变大制裁。

(第六章)变大制裁。男女蕃殖,六畜遂字。颤觭赢,骫奊左右。慠悍骄倨,诛罚赀耐。丹胜误乱,圄夺侵弑。胡貉离绝,冢椁棺柩。巴蜀筡竹,筐箧籢笥。厨宰犓豢,甘酸羹胾。

 

【《苍颉篇》概述】

中国最早的识字课本是西周宣王时太史籀所编的《史籀篇》,收录的文字是当时通用的大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林立,言语异声,文字异体。到了战国末期,籀文大篆已通行500多年,书写繁难,多有不便,已经不能适应日益繁复的社会活动了,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就有求简取便的自然需求。秦国为周之故土,使用的文字自然是古籀大篆一系的文字,而其他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则与周秦系文字颇有不同,王国维先生谓之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到秦统一六国之时,秦人在原有大篆的基础上,颇有省改,取其便捷易用,这种比大篆简易省改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大篆、小篆等名称,都是后世学者所拟定的,当时人并不这样称名,小是相对于大而言的。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在全国推行简易规整的小篆字体。为了顺应这一书同文的文字改革国策, 丞相李斯作《苍颉篇》,共7章,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共6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共7章。三人所作共计320章,世称秦三苍。这三篇读物的文字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即小篆字体。可惜秦国亨祚日短,二世而亡,李斯等人的《苍颉篇》在正文字教小学诸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汉初,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 60字为一章,凡 55章,共3300字,并称《苍颉篇》。其后扬雄采摭众家之说,辑成《训纂篇》,顺续《苍颉篇》,凡34章,章60字,共2040字。东汉的班固扬雄续作的基础上又续作了13章,章60字,则为1380字。东汉和帝时,郎中贾鲂又在班固续作的基础上扩充为34章,章60字,则为2040字。这样,《苍颉篇》包括它的续作,就达到了1237380字,俨然是一部煌煌大典了。班固《汉志》记载:苍颉一篇。注云: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小学家小序又云: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班固又说: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

至东汉和帝永元年间,郎中贾鲂班固所续而广之,扩充为34章,名为《滂喜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三苍》三卷,注云:秦丞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唐人张怀瓘书断》也说:和帝永元中,贾鲂又撰《异字》,取(班)固所续章而广之,为三十四章,用《训纂》末字以为篇目,故曰《滂喜篇》,言滂沱大盛。……《苍颉训纂》八十九章,合贾广班三十四章,凡百二十三章,文字备矣。北史·江式传》也存类似记载。梁庾元威《论书表》:李斯造《苍颉》七章,赵高造《爰历》六章,胡毋敬造《博学》七章,后人分为五十五章,为《三苍》上卷;至哀帝元嘉中,扬子云作《训纂》记《滂喜》,为中卷;和帝永元中,贾升卿更续记《彦均》,为下卷,故后人称为《三苍》也。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汉三苍,即原本秦三苍为上卷,扬雄所续《训纂篇》为中卷,班、贾所更续者《滂喜篇》为下卷。

就目前材料来看,汉初改编的55章本流传范围很广,影响也最大。

关于《苍颉篇》名称的由来,清人孙星衍曾说:名之《苍颉》者,亦如《急就》以首句题篇王国维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推断《苍颉篇》篇名取自首句前二字。他说:《诗》、《书》及周、秦诸子,大抵以二字名篇,此古代书名之通例,字书亦然。《苍颉篇》首句虽不可考,然《流沙坠简》卷二第十八简上,有汉人学书字中有苍颉作三字,疑是《苍颉篇》首句中语,故学者书之,其全句当作苍颉作书。《爰历》《博学》《凡将》诸篇,亦有首二字名篇,今《急就》篇尚存,可证也。其后出土大量简牍文献也证实了王国维的推断是正确的。

苍颉篇》在流传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训词释义之作,犹如字典,以备检索。其中汉代有扬雄的《苍颉训纂》和杜林的《苍颉训纂》《苍颉故》,魏晋之后,又有张揖《三苍训故》和郭璞《三苍解诂》,其中《隋志》中著录《三苍》三卷,并注云郭璞,可见,唐人所见者,仅郭璞《三苍解诂》而已。

苍颉篇》虽然是《史籀篇》的继承和发展,收集了当时的简易便捷之体,但是文字是不断发展并演进的,到了汉代,尤其是是东汉,《苍颉篇》所收之字已大多成了古字、难字和希用字,所以不便实用,其少人问津的历史命运便在所难免。自史游的《急就篇》问世,《苍颉篇》便少人问津而渐次式微了。到了唐人修《隋书》,便只著录《三苍》三卷,到了明人修《宋史》时,便不再提及《苍颉篇》了,所以有学者据此推断《苍颉篇》亡佚于宋室靖康倾覆之际。但据常理推测,其失传的时代或许还要早,大致在唐宋鼎革之际。

仓颉篇

 

北大藏西汉竹书《苍颉篇》

 仓颉篇


居延汉简24.8简当为《苍颉篇》第一章的习字简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蝴蝶跳舞
后一篇:急就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