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兰亭景区一游

标签:
兰亭景区旅游 |
分类: 生活感悟 |
到兰亭景区一游
张玉万
饱览了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又到了兰亭景区。
一进入位于绍兴市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兰亭,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过的王羲之父子间《练字的故事》。课文中弘扬的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推崇的是炉火纯青的书法大家的艺术风范。如何将昔日的文字印象及联想把如今的书法艺术圣地结合起来,正是下一步要追求的……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部,离市区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0余人在此举办修禊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全文28行,共324字,凡字有重复者,皆变化不一,可谓精彩绝伦。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景点琳琅满目,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
看到了鹅池。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为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看到了兰亭碑亭。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御笔所书。此碑曾被砸成四块,于19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
看到了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看到了流觞亭。“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亭背面还另悬由清同治年间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一代文宗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
看到了御碑亭。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1956年毁于台风,19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余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
看到了临池十八缸。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
看到了王右军祠。王右军祠是兰亭的精华所在。建于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祠内清池一方,传为书圣洗笔之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祠内陈列王羲之像,两侧回廊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其内涵可以用两句诗来概况: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唐宋元明清,正草篆隶行。
看到了兰亭书法博物馆。书法博物馆建于1988年,依山傍水,里面陈列着中国书法简史,和美籍华人陈亦尧捐献的各种瓷砚收藏。
诚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云:“信可乐也”,兰亭美丽的湖光山色,高超的艺术之魂让我销魂……
到兰亭景区一游1
到兰亭景区一游2
到兰亭景区一游3
到兰亭景区一游4
到兰亭景区一游5
到兰亭景区一游6
到兰亭景区一游7
到兰亭景区一游8
到兰亭景区一游9
到兰亭景区一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