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主底儿女们》
标签:
财主底儿女们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读《财主底儿女们》
张玉万
手头有《财主底儿女们》(上下),路翎著,130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3月版,平装,32开。虽然珍藏了30余年,但一直没有时间读它,如今终于有闲暇,细细地将它品下去。
品读过程中,惊叹作者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早熟。路翎是一个洋溢着艺术天才的作家。作者路翎(1923—1994),原籍安徽无为,出生在南京。原名徐嗣兴,2岁时生父就病故了。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从舅姓。17岁就闯入文坛,写短篇、写长篇、写中篇,写剧本、写批评……他的天才曾经闪光,就像一颗流星一样。
路翎以22岁之龄完成的巨著《财主底儿女们》,上半部写苏州巨富蒋捷三家族的崩溃。这个封建大家庭出了叛逆子弟蒋少祖、蒋纯祖,而出身于大讼师之家的长媳金素痕,阴险毒辣地掠走了蒋家的财富,一面与蒋家兴讼,一面过着淫荡的生活。以至气死蒋捷三,逼疯蒋蔚祖。小说的下半部,写这个大家庭释放出来的精灵,写蒋家儿女们在抗战期间聚散无常的生活道路和心灵轨迹。主要描写蒋纯祖逃离危城南京,沿长江漂泊到重庆和四川农村所经历的四处碰壁、鲜血淋漓的心灵搏斗历程。他很像蒋少祖,但他又超越了蒋少祖,当蒋少祖追逐权力,当了参议员,在旧诗和宋明版本中寻找灵魂的静穆的时候,他却宣称青春是壮阔的,苦闷才能爆发革命与艺术,始终不苟同于污浊的流俗和僵硬的教条,而企图“在自己内心里找到一条雄壮的出路”。他在五四过后近二十年,重提五四时代的历史命题,强调“我们中国也许到了现在,更需要个性解放吧,但是压死了,压死了!一直到现在,在中国没有人底觉醒,至少我是找不到。”在武汉到重庆的演剧队中,他以这种苦闷的个性,与小集团的左倾教条主义进行暴躁的争辩。在四川穷乡僻壤的小说,他又以这种孤傲的个性,向宗法制农村的冷酷和愚昧挑战。蒋纯祖始终处在“独战多数”和“困兽犹斗”的激昂而狼狈的处境之中,最终病死。路翎和他笔下的人物一道,“举起整个生命在呼唤”,从而创造了一批异常复杂的在痛苦中打滚和行进的生灵,创造了一种巨浪狂潮、大起大落、瞬息之间发生激烈的情绪转折和神经颤动的心理描写艺术,创造了一首激越而浑浊、痛苦而悲怆的心灵交响曲。
确实像1945年7月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即将出版时胡风所极其庄严地宣布的:“时间将会证明,《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