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年数码相机市场一瞥

(2008-12-25 14:45:08)
标签:

摄影

ccd

单反

暗光

时尚

2008年数码相机市场一

扁舟子

——纯属个人观点,如有谬误,不代表论坛

说明:本人06年开始泡论坛,由于要买摄像机,大多关注摄像机论坛;06年10月买了索尼S600,07年4月买了摄像机松下188GK,2007年注册为网友。结识许多朋友,对摄像机和照相机论坛非常关心。2008年关注长焦相机和消费旗舰机,同时关注单反,2008年11月,入手尼康D60,现在在单反阵营是新兵。我对摄像机的了解流于表面,对摄影和摄像所知有限,下面的文字(不敢称文章),是我两年来泡论坛的一些收获,如果大家看着好玩,足博一笑;如果大家看着荒谬,亦请一笑了之。如有对网友感情的伤害,权当“桀犬吠尧”。

  一.临去秋波那一转——2008年数码相机市场简要回眸

时近岁尾,回顾0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可谓高潮不断,稳中有变。

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丰富,材料越来越缩水;单反一族镜头向带超声波马达发展,机身向防抖和实时取景发展,入门机型向小型化发展;长短焦相机向广角和高清摄像发展,卡片机向时尚超薄CCD缩水发展(多为1/2.3英寸,1200万高像素与CCD面积比例失调);像素向1200万发展,金属壳向塑料脸发展。

新概念也在出现:有人在富士S100FS论坛提出单眼相机相机(单反)与单电(DC)的概念;奥林巴斯与松下联手开发新4/3系统,缩短了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奥林巴斯推出跨界产品E420,真正的单反辅机;松下推出4/3系统全球首款可更新镜头的消费机G1,改变了消费相机不能更换镜头的历史。尼康D90在单反中加入1024X720高清摄像功能。

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相机分类点评

(一)低端单反相机

为什么只点评低端单反?因为这一年我只关注了低端单反,较少关注中高端,虽也知道有什么新产品,但了解甚少,不免贻笑大方,即便如此,我的外行言论也还是可能贻笑大方。

单反市场上半年佳能以40%的市场份额优势平稳发展,在下半年曾被尼康超出0.4%,尼康以其高清晰配置的套头,通透的画质,艳丽的风格,抢夺低端市场份额;佳能以其强大的镜头群和优秀的机身,保住了单反的两霸之一地位。(顺带说一句,佳能单反成像肉,这不是佳能镜头肉,请看佳能G9多么锐利?它之以肉,是因为用了CMOS这种感光原件,众所周知,佳能自己不能生产CCD,要从索尼进货,聪明的佳能研发的新感光元件:CMOS。这种元件成本低,发热低,耗电少,但唯一的缺点是成像不如CCD锐。这是我在06年关注摄像机市场时,一位业界行家说的。而尼康D90也用了COMS,有资深玩家说尼康的风格在变,就是指很可能改变了尼康以往成像锐利的风格,希望尼康走好。)索尼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三拳齐出α200α350、α700,以高端的技术:机身防抖、实时取景。以平民的价格:α2001000万像素入门单反价格新低;不错的性能;占领中低端单反市场,α200论坛曾经盛极一时。这对消费者来说非常有利,三家打起价格战,得到实惠的是消费者。假如α200的套头若能做得和佳能、尼康那样好,我想佳能尼康两家都将在入门单反市场陷入窘境,惜乎短套性能不佳,才救了两家一命。而市场上的美能达二手好镜头,又为索尼玩家提供了不错的拓展性,使资深α200玩家用美能达二手廉价好头拍出许多人像风景佳片。

至于奥林巴斯和宾得,都是老品牌的资深厂家,相机质量很不错,可惜市场运营不佳,难创佳绩。

扁舟子按:单反的优势在哪里?在于镜头可拓展,CCD大,暗光下画面纯净,高感光度ISO800可用。用一句顺口溜概括就是:晴天乐,阴天乐,进入暗室感光多(提高感光高800可用)。

(二)长焦相机

提起长焦相机,人们不能忘记07年的名机:佳能S5IS,松下FZ18,索尼H9,奥林巴斯560,柯达1012812,富士富士 S8000fd/S8100fd。这些即将市的名机,曾为玩家所爱,曾拍出世界的精彩。除了富士9600,其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CCD面积小都在1/2.507年年度测评,这几款评价最高的是松下FZ18,以其综合性能排名第一,第二名是佳能S5IS

2008年新机上市,这些机型相应都有升级版,如佳能SX10 IS,松下FZ28,索尼H50,奥林巴斯570,柯达1015,富士S1000Fd.。但随着像素的提高,CCD仅有1/2.3,实质性能都没什么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长焦相机有了广角,如佳能SX10 IS、柯达1015。奥林巴斯570UZ26毫米广角。

扁舟子按:长焦的优势在哪里?就是操作类单反,手动功能强,用习惯了,入单反可走捷径;再就是焦距长,可拍动物,可抓拍偷拍。不过也有明显缺点,由于CCD小,暗光下表现不佳,需要补光。用一句顺口溜概括就是:晴天乐,阴天忧,一入暗室易拍糊。内闪如不够用,须加外闪补光。

(三)消费旗舰机

  提起消费旗舰机,我们会兴奋地提起佳能G9,松下LX2,尼康P5100,富士9600。这些名机曾经激动过的心,引得我每打开论坛,必看这几种相机的佳片,我曾经下载过这几款相机的多达3G的佳片。它们共同的特色是:CCD较大,多为1/1.6,1/1.7英寸的CCD;有着超强的佳能镜头、莱卡镜头、尼克尔镜头、富士珑镜头;接近单反的画质。由于CCD面积大,镜头质量好,手动功能强,操作类单反,成像质量好,这类相机也称单反辅机、单反备机、单反副机。在暗光下成像明显好于1/2.5,1/2.3的小DC和长焦机。应该成为想入单反或对画质有较高要求的摄影初级爱好者和有单反的人所拥有。其中G9LX2P5100尤其值得高级白领们拥有,既潇洒,又携,画质又好。

08年秋冬之际,这些名机也纷纷都有了升级版:它们分别是佳能G101470万像素,28广角,5倍光变),松下LX31010万像素,24广角,2.5倍光变),尼康P60001350万像素,28广角,4倍光变),富士S100FS1110万像素,28广角,14.7倍光变,2/3CCD,在这类相机中独一无二)。其中,富士S100FS,画质接近单反,性能不俗,可惜是新一代“紫边王”,价格居高不下。但一位叫甜甜的巴黎摄友用它拍了很多拥有单反也拍不出来的好片,善用之扬长避短,不失为摄影利器,几近一代消费机皇。

最可惜的是佳能有一款A650,今年不见升级版,其1/1.7的CCD6倍的光变,接近G9的画质,曾经红极一时。是要成为佳能A6系列的绝响吗?

扁舟子按:消费旗舰机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相对较大的CCD,功能齐全的手动模式,接近单反的画质,在暗光下不错的表现。用一句顺口溜概括就是:晴天乐,阴天喜,一入暗室闪光多(要加强补光,可加外闪)。

(四)时尚卡片机

这类相机的代表作有:佳能IXUS80IS、佳能IXU80IS,佳能IXUS980IS,索尼T700W120,富士S100Fd, 柯达V1273柯达Z1085 IS……品类众多,不可例数。这类相机大多有着时尚的外观,超薄的机身,高级白领拿在手里,确实风度翩翩,令人眼前一亮。但这类相机有着致命的弱点:CCD小,大多为1/2.5,1/2.3英寸的,只有个别如富士S100Fd, 柯达V1273柯达Z1085 IS,佳能IXUS980IS1/1.7英寸的。

用这样的卡片机要注意,购卖时尽量要CCD大些,变焦倍数要大些。不要光顾外观漂亮,白天在室外,画质与大CCD的没多大区别,在暗光下可就明显区别了。

扁舟子按:卡片机的优势在哪里?在于时尚超薄,在于便携,在于潇洒。但在购买时,不要被时尚的外观迷了眼,尽量要大CCD的。用一句顺口溜概括就是:晴天乐,阴天愁,一入暗室防拍糊。

三.风物长宜放眼量——09年数码相机市场展望

09年数码相机市场如何?下面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升级版未必赶得上07-08旧版,因为厂家在走着一条用料缩水的路子。请看诸多长级版相机,CCD多从1/2.5升至/2.3,而像素却大幅度提升,相对CCD,其信噪比加大。像尼康入门单反D40600万像素,画面反而比D40X、D60更纯净。G10画面据说也没有G9纯净。如果不在呼新功能,不妨买旧版。

(二)奥林巴斯与松下联手开发了新4/3系统,比起老4/3系统缩短了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松下进一步研发出可更换镜头的消费机G1,可惜贵的吓人。不过仍不失为一线暑光。消费机也可以换镜头了,未来单反和消费机的区别不再是能不能换镜头了。

(三)奥林巴斯本身开发的E420,若能带有机身防抖,镜头群再大些,市场营运再好些,真正就能做到单反、便携、高画质三位一体了,也是消费者的福音。

(四)富士S100FS的出现也给消费相机注入活力,如果能采用4/3系统,再把机身缩小,去除紫边,那么未来的富士S200FS,真可能成为一代消费机皇。目前松下G1的出现,富士S100FS不改掉自身的毛病,消费者不会买帐。

(五)长焦机、卡片机全改为1/1.5的CCD才能从根本解决暗光下表现不佳的毛病。

以上都是个人的一厢情愿,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论坛观点。另外,厂家自有其赚钱之道,不会顺从消费者的意愿。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贻笑大方之处,请网友们多原谅,只供饭后谈资可也。

 http://blog.zol.com.cn/881/article_88010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