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年探哲路再回瞰30
下面回顾一番另一篇比较重要文章的发表情况。按刊物规格仅次于和高先生商榷那篇文章。按论述方式它是正面论述应当重于商榷方式。过去我曾提及它的前身应当是我自认为具有不次于发表诸文重要意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六题》这篇未刊文。实际我在《文史哲》这个学校主办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经历了数年时间,开始投稿被编辑建议投向《青海社会科学》,接受建议后文章在该刊发表。后来又因选题原因被《文史哲》编辑直接拒绝过一篇投稿。《六题》投去后编辑主动找我告知可缩短篇幅以《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为题在杂志上发表修改后的文章。我遵从他的建议将这篇修改后的文章再投杂志得以发表。《文史哲》杂志2000年第3期终于发表了我的这篇以上述标题为题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后的反响有被收录于所谓南京大学CSSCI即被引用文章索引中,因为有一位湖南某职业大学老师在其发表文章中引用过我的文章。这项指标后来可能成为判定学者发表文章水平的一个比较重要依据。再有被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索引2000年第7期索引,《哲学动态》2000年第7期索引,《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索引。
该文摘要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实践基础之上的。这种物质(本文作者现在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分水岭,又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该文关键词是实践;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文分三个部分。第1部分总括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既有其在实践中贯彻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社会政治意向,又有其作为关于“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哲学内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实际上是用准确凝练的语言对关于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学说所作出的精粹总括和提升。第2部分阐述实践活动以及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在自然界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表现。第3部分阐述了并非由观念决定物质实践,而是由物质实践决定观念,把人类社会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