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345 B.453 C.354 D.361 E.349
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主要有 A.绘制“明堂三人图” B.设计制作针灸铜人 C.提出阿是穴 D.创用指寸法
E.提出十四经概念
“水火之宅”是指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气血互用方面 B.气机升降方面 C.血液运行方面 D.精神互养方面 E.以上都不是
(答案提示:心主血。肺主气。)
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这就是人体 A.感受了外邪 B.阴阳失调 C.先天禀赋不足 D.正气虚衰 E.生理功能衰减
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这就是人体 A.感受了外邪 B.阴阳失调 C.先天禀赋不足 D.正气虚衰
E.生理功能衰减。(答案提示:阴阳失调。不是疾病之根吗?)
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卫阳 B.肺气 C.心阳 D.胃气 E.肾阳
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卫阳 B.肺气 C.心阳 D.胃气 E.肾阳(答案提示:肾蒸虅气化。)
肾为先天之本。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金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均非
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均非,(心肺同居上焦属阳。相对来说,心为火脏,阳中之阳。肺呢?)
形神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精能生神 B.神附于形 C.神为形主 D.形为神宅 E.形与神俱
“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体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体”就是根本的,第一性的;所谓“用”就是从生的,第二性的。这是“体”与“用”的最简单最主要的意义。
西医杀死癌细胞之形,但是没有杀死癌细胞之神。故此癌细胞再生。
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日与月 B.天与地 C.水与火 D.升与降 E.左与右
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符 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客色胜主色 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E.以上都不 (答案:D)
五行中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较轻则为相生。
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识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E.以上都不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三阴交的主治病证是 A.脾胃虚弱,肠呜腹胀 B.水肿,小便不利 C.月经不调,遗精 D.下肢痿痹 E.以上均是
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A.外关 B.神门 C.内关 D.合谷 E.以上都不是
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 A.从手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足走腹 D.从头走足 E.从足走胸
患者,男,47岁。下肢弛缓无力1年余,肌肉明显萎缩,功能严重受限,并感麻木,发凉,腰疫,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阳明经穴 B.太阳经穴 C.督脉经穴 D.少阳经穴 E.厥阴经穴
患者,男,48岁。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已,腰腿疫软乏力,腰冷,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风府、大杼、阳陵泉
B.命门、志室、太溪 C.人中、风府、足三里 D.风府、三阴交、太冲 E.风府、足三里、血海
患者,女,59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尤以右膝部为重,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并见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外,还应加
A.大椎、曲池 B.肾俞、关元 C.脾俞、气海 D.脾俞、胃俞 E.肾俞、合谷
患者,男,22岁。头痛,以后头部为主,阵阵发作,痛如锥刺,时有胀痛,每当受风或劳累时疼痛加重,舌苔薄,脉弦。治疗应首选
A.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B.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通天、头维、太冲、阿是穴
E.头临泣、目窗、前顶、阿是穴
患者,女,43岁。眩晕2个月,加重1周,昏眩欲仆,神疲乏力,面色咣白,时有心悸,夜寐欠安,舌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A.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B.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 C.百会、上星、风池、丰隆、合谷 D.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
E.百会、太阳、印堂、合谷
太阳头痛多发生在: A.前额部 B.巅顶部 C.后头部 D.侧头部 E.太阳穴处
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A.督脉 B.足太阳膀胱经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E.足少阳胆经
患者,女,40岁。呕吐清水,胃部不适,食久乃吐,喜热畏寒,身倦,便溏,小便可,舌苔白,脉迟。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上脘、胃俞
B.肝俞、太冲 C.肾俞、太溪 D.胆俞、丘墟 E.次醪、血海
患者,男,30岁。两天前因食不洁水果,出现腹痛腹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中脘、气海 B.中脘、内关 C.行间、足三里 D.曲池、内庭 E.脾俞、肾俞
患儿,男,3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时有口干腹胀,不思饮食,烦躁啼哭,毛发稀疏,大便如米泔,舌苔黄腻,脉细。治疗应首选
A.下脘、足三里、四缝、商丘 B.上脘、三阴交、太冲、解溪 C.下脘、中脘、上脘、内庭 D.下脘、上脘、四缝、足三里
E.中脘、合谷、曲池、四缝
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A.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C.可行气于腑
D.实体性器官
E.病则多虚证
(答案提示:气是满的。五脏要气足。故曰满而不实。)
《素问.五脏别论》中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五脏能藏精气而不泄,所以五脏是“满而不实”的。六腑的作用是受纳和消化水谷、行津液、传糟粕的。当水谷入胃则胃实,下入于肠则胃虚而肠实。在生理状态下,胃与肠两者总是一实一虚、一虚一实的交互变换着的。若胃肠俱实则成满,满则病。所以六腑必须泻而不藏,才能保持“实而不满”的生理状态。唯其泻而不藏,所以又称为“传化之腑”。
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卫阳 B.肺气 C.心阳 D.胃气 E.肾阳(答案提示:肾蒸虅气化。)
自《内经》以来对肾的气化功能即有较多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云:“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陈修园补充日:“肾气足则化,肾气不足则不化。”
肾主气化是肾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精气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肾精的运动表现为气化。肾作为气化的物质脏器,命门为气化的功能表现,肾所藏之精既是气化的物质基础,又是气化的产物。肾之所以作为命门气化的脏器,乃在于它的藏精作用,肾藏有形之精,内寓肾阴肾阳,精化气,谓之肾气。肾阴对机体脏腑组织起着滋养濡润的作用,肾阳对机体脏腑组织起着温煦推动作用,可见肾的气化包含肾藏精的功能。
形神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精能生神 B.神附于形 C.神为形主 D.形为神宅 E.形与神俱
(答案提示:神的一切表现。都是形所主宰)
“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体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体”就是根本的,第一性的;所谓“用”就是从生的,第二性的。这是“体”与“用”的最简单最主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实体”的观念。明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廷相说:“天内外皆气,地中亦气,物虚实皆气,通极上下造化实体也。他认为气是实体,所谓实体就是独立存在或自己存在的东西。王廷相认为,理只能存在于气之中而不能独立存在,精神是形体所具有的作用,也不能独立存在;惟有气是不依靠任何别的东西而自己存在的,所以叫作实体。所谓实体是对规律或作用而言的。戴震说:“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血气心知,性之实体也。”这所谓实体是实在内容之义。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五脏能藏精气而不泄,所以五脏是“满而不实”的。六腑的作用是受纳和消化水谷、行津液、传糟粕的。当水谷入胃则胃实,下入于肠则胃虚而肠实。在生理状态下,胃与肠两者总是一实一虚、一虚一实的交互变换着的。若胃肠俱实则成满,满则病。所以六腑必须泻而不藏,才能保持“实而不满”的生理状态。唯其泻而不藏,所以又称为“传化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中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加载中,请稍候......